念,到雨林部落的水养树,树养人歌谣,从工业时代的净水技术雏形,到现代城市的阶梯水价制度,再到新能源与水循环的协同展模式——人类在展进程中始终坚守着节水与环保的核心原则,地球生态系统已完全恢复至史前水平……"
屏幕上闪过一系列画面:黄河故道上,现代化的水利工程与古老的渠系遗址和谐共存,无人机飞过,能看到新渠与旧渠像两条平行线,流淌在同一片土地上;南方雨林里,土着居民穿着传统的麻布衣裳,与穿白大褂的科学家一起蹲在河边,手里拿着水质监测仪,数据实时传到云端;工业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变成了湿地公园,沉淀池里开满了荷花,黑天鹅在水面上游弋;孩子们在课堂上戴着简易vr设备,设备里的"
北老师"
正拿着一个地球仪,讲述"
水的故事"
——那"
北老师"
的声音,像极了叶可北年轻时的语调;图书馆里,《水与文明史》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封面是深蓝色的,上面那句"
水是最严厉的裁判"
用烫金字体印着,熠熠生辉。
"
是我们……"
叶可北喃喃道,他抬手按了按眼镜,镜片后面的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顺着脸颊滴在胸前的衣襟上。
他看到屏幕上闪过的"
疏堵结合"
四个字,想起自己在水利博物馆里对着残缺的古籍呆的日子,那时他总说:"
古人比我们懂水,堵不如疏,这是老祖宗的智慧。
"
原来,那些被他反复念叨的话,真的被记住了。
林月瞳走到广场边的一个花坛前,花坛里种着一种她从未见过的蓝色花朵,花瓣像蝴蝶的翅膀,层层叠叠,上面滚动着露珠。
旁边的标牌是木牌做的,上面写着:"
月娘花——纪念那位教会我们与自然共生的先行者。
"
下面还有一行小字:"
花语:感恩与守护。
"
"
月娘……"
林月瞳轻轻抚摸着花瓣,花瓣柔软得像天鹅绒,露珠沾在指尖,冰凉而真实。
她想起雨林里的孩子们,那些光着脚丫、皮肤黝黑的小家伙,她教他们唱"
水养树,树养人,人护水,才是根"
的歌谣,教他们用树叶过滤雨水。
原来它们没有消失,而是变成了一朵花的名字,年年盛开在花坛里,被孩子们指着说:"
这是月娘花,是为了记住一个好人。
"
叶云帝站在广场的另一侧,看着一群学生围着一位老者。
老者头花白,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水与文明史》,封面上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但"
明远"
两个字依稀可见。
他正在念诵序言:"
历史从不重复,但教训总在回响。
我见过太多因水而兴、因水而亡的文明,它们像沙滩上的脚印,潮水一来就没了痕迹。
但我仍相信,只要人类记得水的珍贵,就能让文明的脚印留在岸边……"
"
老师,这本书的作者明远先生,真的见证了那么多文明的灭亡吗?"
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问,眼里满是好奇。
老者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
或许他是一位穿越时空的记录者吧。
但重要的不是他是谁,而是他告诉我们的道理——水是文明的基石,珍惜水,就是珍惜文明本身。
"
叶云帝的嘴角露出一丝释然的微笑。
他记录了那么多消亡的故事,那些被风沙掩埋的城墙,那些干涸河床上的白骨,那些在最后一滴水里挣扎的眼睛……他曾以为这些故事会成为预言,却没想到,它们最终变成了警示的灯塔,照亮了人类前行的路。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像融化的金子,泼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
叶云天一家和叶云帝坐在河边的草地上,草叶被晒得暖暖的,带着阳光的味道。
远处的孩子们依然在水中嬉戏,有个小男孩举着一块扁平的石头,正在打水漂,石头在水面上跳了三下,激起一圈圈涟漪,孩子们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顺着水流飘向远方。
林月瞳拧开一瓶从自动饮水机接来的清水,饮水机是用太阳能供电的,上面画着一片水滴组成的树叶。
她递给叶云帝,又给每个人都分了一瓶。
清水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瓶身上印着一行字:"
每一滴水,都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
"
看,"
林月瞳的声音温柔而满足,她低头看着瓶身上的字,指尖轻轻划过,"
一万年的等待,值得。
"
叶云帝接过水瓶,瓶身的温度刚好,不冷不热。
他与叶云天相视一笑,那笑容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