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死者活动轨迹,黄色光点代表驻足人群路径——两者在第七中学、老城区菜市场、市立医院急诊室完美重叠。
&1t;br小吴的手指颤抖着调出体温监测数据:“第一天降06c,第二天07c,第三天08c到第七天,直接掉到37c。
这哪是生病,这是”
他的声音突然哽住,“这是被那段冷,一点一点冻进骨头里了。”
&1t;br解剖室的电话在凌晨五点十七分响起。
&1t;br沈默接起时,听见小吴的呼吸声像拉风箱:“沈哥,我建模了。
病例增长和‘凝视时间x观众密度’成正比,r2值098。”
&1t;br沈默把钢笔帽咬得变形:“我在气象局拿到数据了。
城西夜间地表温度比全市低23c,湿度高15。”
他低头看向记录本上的推论——“低温非环境所致,而是从人体内部‘结晶’而出”
,笔尖戳破了纸页,“我现在去博物馆,带热成像仪和次声波检测仪。”
&1t;br博物馆展厅的玻璃幕墙在晨光里泛着冷蓝。
&1t;br沈默穿着件洗得白的灰t恤,背着摄影包混在晨练团里。
&1t;br他在冰芯展柜前驻足时,手表内侧的微型热成像仪开始震动——显示屏上,周围观众的额前区域跳出淡蓝色斑点,像撒了把碎冰渣。
&1t;br“各位游客注意,请勿触碰展柜。”
讲解员的声音从头顶传来。
&1t;br沈默假装调整相机角度,用刮片轻轻扫过亚克力盒边缘——沾起的结晶在紫外线笔照射下泛出幽绿。
&1t;br他摸出试管收样时,分贝仪突然出蜂鸣:18h,和档案馆里1982年寒潮的风噪频谱完全重合。
&1t;br“沈医生?”
&1t;br熟悉的声音让他后背绷紧。
&1t;br陆馆长站在展柜另一侧,金丝眼镜后的目光像手术刀,“您不是说从不信这些‘老古董的脾气’?”
&1t;br沈默把设备塞进摄影包,动作慢得像在拆解炸弹:“陆馆长,我需要撤展。”
&1t;br“不可能。”
陆馆长的手指叩了叩展柜玻璃,“这冰芯是老城记忆的活化石,我们唤醒它,是为了让后人记住那场寒潮里的人性温度。”
&1t;br沈默从包里抽出份文件。
&1t;br第一页是死者皮肤霜花的电镜图,放射状纹路像张开的蛛网;第二页是吴奶奶蹲在展柜前烧手炉的照片,炉里的炭火烧得正旺,她的脸却裹在白雾里,看不出表情。
&1t;br“你们纪念的是冬天,”
他的声音轻得像叹息,“可它记住的是死亡。”
&1t;br陆馆长的手指在文件上顿住。
&1t;br窗外,那只总在井台旧址转悠的流浪狗阿黄正蜷成毛团,背上的毛结着细霜,却连尾巴都没动一下。
&1t;br离开博物馆时,沈默的手机在裤袋里震动。
&1t;br小吴的消息弹出来:“今天截至中午十二点,驻足三分钟的观众新增32人。”
他抬头看向展厅入口,有个举着摄像机的身影闪过——穿红色冲锋衣,背着“市新闻”
的采访牌。
&1t;br风又起来了。
这次的焦糊味里,混着点新烧的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