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近况。
孙恩因此知道赵申的事,也为以后太平道向泰西的传播送上祝福。
但更多时候,他会將精力全部投入中原的事务中来,为聚拢在自己身边的人,指引方向。
而隨著战斗次数的增多,受伤的人数也跟著增多。
周坚曾经编撰的《黄帝外经》,还有教导出的眾多外科医者,自然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孙恩和许多人都很感激周坚。
听说这位长者病倒后,大家也时常过来探望。
“寿数的长短,跟人的体质、作息有很大关係。”
“哪里是德行可以决定的”
不知道跟多少人做过肉体交易,並与之进行过深入研究的周坚听到晚辈的话语,只是轻轻笑道。
“我活到如今,已经十分满足了,即便明日突然死去,也不会生出额外的抱怨。”
“但我有些放不下太平道和你啊———
周坚对著孙恩说道,“太平道的基业愈发广大,对外的战事也时常取胜,但这並不意味著夺取天下已成定局—
乱世之下,
豪杰四起,註定要经歷残忍的廝杀,才能角逐出胜利者。
如今朝廷势微,其军心涣散,上下的政令不能通达,君臣甚至还沉迷於互相角力之中新朝已然不是最大的对手。
可击败了新朝之后呢
其他的起义军,又会给太平道带来何等的挑战呢
“天下英雄如过江之鯽,绝对不可以小他们。”
周坚是读过书的人,
在年轻时跟隨友人到处刨坟时,也曾听后者说起来许多过去的故事。
他看的多、听的多,便从现实和过往中,获得了更多智慧。
太平道最先举起义旗,为哭喊的百姓鸣不平时,周坚就找到性格颇为衝动的孙恩说:
“不可以急躁。”
“为百姓奋起之心值得称讚,但也要警惕陈王之事再现。”
陈胜吴广当年起义,声势何其浩大,进展何其迅猛
结果数月而已,“张楚”便烟消云散,其人也身死他乡。
究其原因,
一是陈胜丧失了本心,
二是其根基不稳,故而被后来举旗的六国遗贵所超过。
所以,
周坚建议孙恩先巩固自己夺取的地盘,恢復一地的生机,再做之后的打算。
孙恩听取了他的意见,並告诉周坚,“我的本意不在於天下,而是要为万民乞活。”
“我不会为了一时的雄图霸业,而忘记自己的身份和使命。”
开玩笑,
他堂堂大贤良师,
死后可是能追隨上帝,享受死后美好生活的,哪里会像寻常人那样,为了荣华富贵而违背上帝的规则呢
但正因如此,
孙恩在一些事情上,难免显得有些过於“天真”
他不畏惧死亡,
每每作战,总会身先士卒,鼓舞士气。
当有百姓前来投靠,孙恩也总是收留,要给人一条活路。
“可你是一方势力的领袖,也没有霸王那样的勇武,怎么能一直將自身投入险地呢”
主君没有子嗣,都会让手下的人心生惶恐,无法凝聚,何况主君喜欢衝锋陷阵,隨时都有可能死去呢
周坚因此抱怨孙恩的年轻不懂事。
“可我也有四十多岁了,周公!”每次被长者教训的时候,孙恩也只是笑道。
“你要是稳重有谋略的话,也该算一算自家的帐!”周坚又对他如此说道。
太平道在自己的地盘上耕耘了几年,根基得到稳固,是以在一眾起义军中,也称得上“颇有家资”。
但由於孙恩总是大发善心,收留一波又一波的难民,还要应付朝廷派来的军队,导致收穫的粮食总是不够吃。
“没有储备,这些年又总有天灾,一旦遇到困难,短时间不能解决,就要出大事的!”
“我知道这么做的弊端。”
面对长辈病中的忧虑,孙恩也只是嘆了口气说道,“可我手里拿著《太平经》,又怎么可以做违背它的事情呢”
他是得到上帝认可的大贤良师,跟人间那些拿著经书唱反调的傢伙可不一样。
后者仗著写经书的先贤早已去世,制定规则维护规则的人又都是自己这边的,做起拿著经书反经书、定好规则却只约束平民而宽纵自己的事来,是一点也不带怕的。
可太平道头上,却有个永远的太阳,在对他们散发著光和热。
孙恩怎么敢跟后者“和光同尘”呢
当然,
这些约束,也只对贤良师、大贤良师这等太平道高人有著明確的亚用。
像新夏太平军和太平天国这等,还没来得及给上帝上香打卦,就分裂脱离的“不良资產”,既不知道太平道的超然人脉,也不会受到上帝的重视。
上帝对太平天国那群“天”字辈,连两个雷都懒得霹。
“何况我本就从那些人中重生而来,哪里能因为自己升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