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被奥古斯都用权力压着,也不愿意将之分享出去的贵族们,
耶哥儿又跟着发出一声叹息。
他真的想不明白,
明明秦人的西迁,已经为西方带去了“纸”这等承载知识的利器,为什么过去这么多年,罗马却还没有将之普及呢?
“需求不同嘛!”
感知到老大儿心中所想的上帝笑着为他解释道,“中原这里的纸虽然用的比域外多,可百姓使用它的频率,还是比较低的。”
即便天下安定,眼下过的富裕,
可饱受生活考验的百姓,并不会因此放松。
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
他们可能不是很清楚。
但不同皇帝的治理,为天下带来的影响,他们还是很有感受的。
世间没有永远在位的圣主,自然也不会有永远生效的政策。
何况时代的尘埃落到个人身上,总会变成一座压得家破人亡的大山。
国家的阵痛,是会痛死无数人的。
所以,
为了能让自己在那新旧交替、万象更迭时引发的动荡时,更好的存活下来,
丰收后的百姓也忍不住节俭,乃至于吝啬。
小民不相信某些宏大到超越自身眼界的东西,
他们只会用祖先辛苦传承下的血脉和教训,像草原上的土拨鼠一样,为子孙挖掘一个又一个的地窖,储藏起许多东西,来保障生存的根本。
至于读书,
读了那些诸子文章又能怎么样呢?
当今天子放宽了举孝廉的标准,可算来算去,每年还是二十万人里面,才能推举出来一个受选者。
平民哪有资格参与到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去呢?
他们只要学够常用的文字,还有那些与过日子息息相关的数算技巧,就已经很满足了,也舍不得用不多的钱财,去购买珍贵的书籍。
毕竟在纸张出现后,
书籍的价格固然得到了下降,但也不是田间地头的庄稼汉能轻易触碰的。
不是说掏一掏家里的钱袋子,还买不起一本两本,
只是精明的小民掐着指头算来算去,总觉得一本两本书读了也没用,倒不如拿钱去买粮食做饭吃,买布匹做衣穿。
当然了,
一些不愿意留下姓名和足迹的摊贩售卖的“杂报”,百姓们还是很能接受的。
“杂报”就四开纸的大小,薄薄的一张,摸上去质量很一般,就连上面的墨字也小的可怜,得瞪大眼睛凑近才能看清楚。
它上面写的,是一些语句通俗易懂的故事和寓言,还有许多各地近来的动向、朝廷的法令、家长里短的笑话等等。
价钱便宜,还允许几人凑钱买一份,好捧着它伸着脖子看乐子。
只能说“八卦”的确推动了知识的传播。
“说来说去,重要的还是民生啊。”
“不过以当今天子的能力,还有刚刚看过的景物,想来未来还是很可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