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襄……”
这个名字如同惊雷,在他心底炸开。
前世熟读金庸武侠的他,比谁都清楚此时的时间线——郭襄刚遍历江湖寻找杨过不得,心境寂寥,不久后便会在少室山遇见觉远与张君宝。
他猛地攥紧拳头,指节泛白:若能在此时改变命运,让郭襄不再因杨过误了一生,若能让她爱上的人是自己……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如藤蔓般疯长,再也无法抑制。
可他低头看向自己的双手,骨节分明却瘦弱无力,再摸向脸颊,记忆中这具身体相貌平平,唯有一双眼睛还算清亮。
郭襄见过杨过那样丰神俊朗、侠骨柔情的人物,怎会留意一个不起眼的小道士?“必须变强,必须变帅。”
林烨在心底对自己说,“九阳神功是根基,可单凭它不够,我还需要更快的度、更强的内力,还有……能改变容貌的契机。”
他想起了逍遥派的绝学——凌波微步与北冥神功。
凌波微步凭步法精妙可闪避强敌,北冥神功更能吸人内力化为己用,且逍遥派功法多有驻颜奇效,若能习得,既能快提升实力,或许还能借内力滋养身躯,改善容貌。
而这两门功法的关键,就在云南无量山的琅嬛福地。
三日后,林烨以“下山历练,增长见识”
为由,向觉远辞行。
觉远性子醇厚,虽担忧他年幼,但见他态度坚决,又念及他坠崖后似是开了窍,便嘱咐他“莫违侠义”
,给了他少量盘缠与一本残缺的《九阳真经》手抄本。
离开武当山时,天刚蒙蒙亮,晨雾缭绕在山道间。
林烨背着简单的行囊,脚步坚定:“郭襄,等我。”
他知道,此时郭襄或许正在向少室山出,他必须赶在她遇见张君宝之前,习得逍遥派绝学,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她面前。
从武当到云南,路途遥远,艰险重重。
林烨白天赶路,夜晚便找山洞或破庙落脚,借着篝火研读《九阳真经》。
这门神功果然霸道,不过十数日,他便觉体内有暖流涌动,原本瘦弱的身躯渐渐有了力气,走路也轻快了许多。
一次途经山林,遇到几只饿狼,他仅凭体内初成的九阳内力,配合简单的拳脚,竟将狼群惊退。
这让他更加确信,内力是改变一切的基础。
行至湖南境内时,他遇到了一伙山贼拦路。
为的山贼满脸横肉,手持大刀喝问:“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林烨心念一动,北冥神功的法门在脑中浮现——他虽未得完整功法,却记得“吸人内力”
的核心要诀。
他故意示弱,将行囊扔在地上:“好汉饶命,财物都给你们。”
山贼见状大喜,上前去捡行囊。
就在此时,林烨身形一闪,右手五指成爪,精准扣住山贼的手腕。
一股温热的气流顺着他的指尖涌入体内,山贼只觉浑身力气瞬间被抽干,瘫倒在地,口中出痛苦的呻吟。
“这就是北冥神功的威力?”
林烨心中狂喜。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山贼的内力虽驳杂,却实实在在地融入了自己的九阳内力中,让体内的暖流更盛。
其余山贼见同伴被制,纷纷挥刀扑来。
林烨脚步变幻,竟是凭着记忆中凌波微步的粗浅步法,在刀光剑影中灵活闪避。
他一边躲,一边寻找机会扣住山贼的手腕,不多时,七八名山贼便尽数被吸走内力,瘫倒在地。
“步法还不熟练,内力也不够精纯。”
林烨收起手,暗自反思。
这次交手让他明白,仅凭记忆中的碎片远远不够,必须找到琅嬛福地的完整功法。
又行了月余,林烨终于踏入云南地界。
无量山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山间多是悬崖峭壁,路径难寻。
他按照记忆中的线索,在山中辗转数日,终于在一处隐蔽的山谷中找到了那处嵌在石壁上的山洞——琅嬛福地。
山洞内阴暗潮湿,空气中弥漫着霉味。
林烨点燃火把,顺着石阶往下走,只见洞内石壁上刻满了文字与图画,正是凌波微步的步法图谱与北冥神功的内功心法。
他抑制住心中的激动,凑近石壁,逐字逐句地研读。
凌波微步的步法以《洛神赋》为引,共六六三十六步,每一步都对应着方位变化,需配合呼吸与内力运转,方能达到“动若脱兔,避无可避”
的境界。
林烨按照图谱,在洞内空旷处练习起来。
起初脚步踉跄,常常记错方位,练得满头大汗。
但他咬牙坚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体内的九阳内力随着步法运转,渐渐与逍遥派的行气法门融合。
不知过了多久,洞外的天色从亮到暗,又从暗到亮。
当林烨再次踏出步法时,身形已如鬼魅般飘忽,火把的光芒甚至无法跟上他的度。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