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一家人的笑脸,暖得让人不想挪开脚步。
杨母和季母坐在沙发上,又聊起了季洁小时候的趣事,“她小时候不爱吃青菜,每次都得哄着才肯吃一口”“那时候扎着两个小辫子,跟在杨震屁股后面跑,喊他"小杨哥哥"”,引得客厅里笑声不断。杨父和季父则凑在一块儿,研究着墙上挂着的钓鱼竿,讨论着下次去哪个水库钓鱼能有好收成。
杨震擦着手从厨房出来,听见季父说:“上次那地方的鲫鱼不错,就是水有点深,下次得带个长点的抄网。”杨父连连点头:“对对,我那抄网还是前年买的,该换个新的了。”
季洁端着切好的水果过来,放在茶几上:“爸,你们下次钓鱼带上我呗,我也想试试。”
季父笑了:“你这丫头,从小就坐不住,钓鱼得有耐心,你能待上半小时就不错了。”
季洁吐了吐舌头,挨着杨母坐下,拿起一块苹果递过去:“妈,您尝尝,这苹果可甜了。”
杨母接过苹果,咬了一小口:“甜,真甜。对了小洁,你上次说想买的那件大衣,我昨天逛街看到打折了,下次有空咱们一块去看看?”
“好啊,”季洁笑着应道,“正好我也想给您买条围巾,上次看到一款酒红色的,特别衬您。”
杨震在一旁听着,看着母亲们相谈甚欢的样子,又看了看父亲们凑在一起研究钓鱼装备的认真模样,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踏实又温暖。他走到季洁身边,悄悄说:“你看爸那样,一说钓鱼眼睛都亮了。”
季洁嗔了他一眼:“你爸不也一样,刚才跟我爸讨论做菜,说得头头是道。”
夕阳彻底落下去了,天边的橘红色渐渐淡成了浅紫。屋里的灯光更亮了,电视里放着舒缓的音乐,混合着老人们的交谈声、笑声,像一首温柔的歌。
快到傍晚时,杨母起身要去厨房:“我去给你们做点夜宵,晚上饿了能垫垫。”
季洁赶紧拦住她:“妈,不用了,我们等会儿就回去了,您坐着歇会儿。”
季母也说:“就是,别忙活了,他们年轻人晚上不爱吃太多。”
杨父站起身:“那我们也该回去了,早点走不堵车。”
杨震挽留道:“爸,妈,住这儿吧,家里有空房间。”
杨母摆摆手:“不了,家里还有点事,下次再说。”
送老人们下楼时,夜风带着一丝凉意,却吹不散心里的暖。季父拍了拍杨震的肩膀:“路上慢点,到家给我们打个电话。”
“好,爸,你们也慢点。”杨震应着。
看着父母们的车消失在路口,季洁挽着杨震的胳膊往回走,楼道里的灯随着脚步声亮起来,暖黄的光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今天真开心。”季洁轻声说。
杨震握紧她的手,掌心的温度传过来:“我也是。以后咱们每周都回来。”
打开家门,屋里还留着饭菜的香味,红灯笼在阳台上轻轻摇晃。季洁走到阳台,看着远处的万家灯火,忽然觉得,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这样一个周末,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顿饭,说说话,让暖光漫过每一个角落,也漫进心里。
她回头看向杨震,他正收拾着沙发上的靠垫,夕阳最后的余晖从窗户溜进来,在他身上镀上一层金边。季洁走过去,从身后轻轻抱住他,下巴抵在他的背上:“老公,有你真好。”
杨震转过身,把她拥进怀里,声音温柔得像羽毛:“傻瓜,有你,有爸妈们,才是最好的。”
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浓,屋里的灯光却亮得安稳。那些细碎的日常,那些平淡的对话,那些温暖的瞬间,像一颗颗串起来的珍珠,组成了生活最动人的模样。这个周末,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却有着细水长流的暖,像冬日里的阳光,不灼人,却足够把心焐得滚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