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就让他们发。”许青舟忽然笑了。
宋露露一怔:“你说什么?”
“我说,让他们发。”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记号笔,“但我们得改规则。既然他们要打明牌,我们就把牌桌掀了。”
他在白板上写下三个词:
**公开、溯源、反制**
“第一,立刻将今日全部数据上传至arXiv预印本平台,带时间戳,附实验细节与原始图表。不为抢发,只为确权。”
宋露露眼睛亮了起来。
“第二,联系《NatureMaterials》编辑部,提交初步通讯稿,重点强调‘首次在高熵钨基复合材料中观测到可控氦泡演化行为’,把缺陷变成创新点。”
“你是说……把氦脆问题,转化成新材料设计的新维度?”她声音微微发颤。
“没错。”许青舟笔锋一转,“我们不再回避它,而是宣布:WLZ-7B不是完美材料,但它揭示了一个全新的科学命题??如何利用纳米级氦泡的有序分布实现应力缓冲?这才是真正的前沿。”
宋露露猛地站起来:“我们可以提出‘动态惰性气泡调控’概念!通过精确控制杂质元素种类与浓度,引导氦泡在晶界特定位置成核,反而形成增韧机制!”
“Exactly。”许青舟看着她,眼中映出久违的光,“你不是守夜人,你是点火者。别怕问题暴露,怕的是没人看见问题的价值。”
她深深吸了一口气,嘴角终于扬起一丝弧度:“那你负责写英文稿,我来整理数据包。天亮之前,我们要让全世界知道??WLZ-7B没倒,它正在进化。”
凌晨四点四十六分,第一缕晨光尚未破云,arXiv服务器成功接收编号为2025.0418.7731的预印本提交请求。标题清晰而锋利:
>**“ControlledHeliumBubbleEvolutioninHigh-EntropyW-(Zr,Hf,Ta,Nb)CComposites:ANewParadigmforRadiation-TolerantMaterialsDesign“**
与此同时,一封加密邮件从北京发出,收件人为美国能源部下属聚变科学办公室主任,正文仅有一句话:
>“’sthesignal.”
清晨七点,范浩梦顶着乱糟糟的头发冲进会议室,手里攥着打印出来的预印本封面。
“你们疯了吗!”他几乎是吼出来的,“这种还没经过同行评审的数据就这么公开?万一出错怎么办?万一被人抓住漏洞攻击怎么办?”
“范老师,”宋露露端起咖啡杯,神色平静,“如果我们等到‘完美’那天再说话,可能永远都没有机会说了。林正不会等,基金也不会等。我们现在不出声,明天就会有人指着我们的成果说‘这是我做的’。”
范浩梦愣住,喘着粗气坐下。
许青舟递给他一份文件:“这是MITDavis教授刚回的邮件。他们实验室有99.999%纯度的钨粉库存,愿意优先供应我们五十克用于验证除杂效果。条件只有一个??共享后续数据。”
“他们动作真快。”范浩梦喃喃道。
“因为他们懂。”许青舟说,“真正的大科学家,不怕竞争,只怕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