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修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王总工,咱们是老朋友了。我就不绕弯子了,我们集团军新编了两个轻型突击旅,对高机动、高防护、信息化水平高的平台需求非常迫切。
尤其是轮式底盘,不仅要跑得快,还要能打、能通、能防。”
王总工指着场上一辆加装了新型炮塔和观测设备的09式改进型步战车说:
“叶参谋长,您看这款,我们加强了底盘悬挂,优化了动力包,越野机动性提升了15%;
新集成的30毫米炮和反坦克导弹,火力足够;最重要的是,预留了标准数据链接口和无人僚车控制模块,符合你们合成旅的需求。”
叶修仔细查看了车辆内部结构和数据参数,转头对身边的装备部长说:
“记录,这款改进型可以作为轮式旅主力装备的备选,重点关注其后勤通用性和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稳定性。”
他又问王总工:“产能跟得上吗?我们希望能尽快形成战斗力。”
王总工面露难色:“不瞒您说,参谋长,现在几个军区都在换装,订单排得比较满。
不过,既然二十七军需求这么急,我们一定想办法调整生产线,优先保障!”
叶修握住王总工的手:
“感谢支持!我们集团军可以作为你们的试验试用单位,新装备拉过去,在实战化环境下检验,发现问题我们一起改进,互利共赢!”
第二站是红旗防务系统公司,主要考察野战防空系统。在雷达测试区,叶修对一套新型车载近程防空导弹系统表现出浓厚兴趣。
“这套系统的反应时间、多目标接战能力,以及抗饱和攻击能力,数据怎么样?”叶修问得非常专业。
技术负责人详细解答后,叶修对随行的防空旅旅长此次随行学习说:
“看到没有?这才是适合伴随突击旅的‘贴身保镖’!要把它纳入我们履带旅的防空营建设方案!不能再让突击部队因为防空短板而畏手畏脚!”
随后,叶修又走访了负责火炮和无人机的厂家。
他不仅看装备性能,更关注其与集团军现有指挥系统的兼容性,以及技术培训和维护保障体系。
在一家无人机研究所的会议室里,双方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
研究所李所长介绍:“叶参谋长,我们这款新型侦察打击一体无人机,滞空时间、侦察半径、载荷能力都比现有型号有大幅提升,特别适合为突击旅提供战场透视和精准拔点能力。”
叶修看着演示视频,问道:“数据链加密等级如何?
与我们的旅级指挥系统,比如‘猎鹰-3型’,接口协议是否匹配?还有,恶劣天气下的起降和作战效能怎么样?”
李所长显然做了功课:“加密等级符合最新军标。
接口协议我们正在做适配开发,预计下个版本就能完全兼容。
至于恶劣天气,我们采用了新的增稳和导航算法,小雨、中雪和六级风条件下仍可执行任务。”
“好!”叶修对装备部长说,“这款无人机,轮式和履带旅都要重点考虑。我们要的不是一两件先进武器,而是一个融入体系、可靠管用的作战节点。”
他看向李所长,语气诚恳:“李所长,装备采购需要流程,但我们部队建设等不起。你看能不能这样,我们先以技术合作、战术研究的名义,引进几套样机。
放到部队去进行实战化检验和训练?经费方面,我们集团军可以从训练经费里挤出一部分,同时也积极向总部申请专项。”
李所长沉吟了一下,与身边同事交换了眼色,最终点头:“叶参谋长如此有诚意,我们研究所一定全力配合!先提供样机和技术支持团队,帮助部队尽快形成操作和维护能力!”
类似的对话在几家军工企业不断上演。叶修凭借其专业的眼光、对部队需求的精准把握,以及务实高效、不绕弯子的作风,给这些军工单位的领导和技术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不仅是在“跑部钱进”,更是在为集团军未来的装备体系建设进行前瞻性的规划和布局。
初春的包头,空气中还带着几分料峭寒意。
北方工业集团下属的装甲车辆总装厂内,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高大的厂房里,生产线如同钢铁巨龙般延伸,一辆辆已完成总装、涂着崭新荒漠迷彩的09式轮式步战车和04A式履带式步战车整齐排列,等待着最后的检验。
叶修在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