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后方,营属火力连的自行迫击炮和反坦克导弹分队早已占领发射阵地,根据前方侦察兵,来自侦察保障连传回的目标信息,进行精准的火力支援和反装甲压制;
空中,甚至有几架小型无人机在盘旋,将实时战场画面传回营指挥所。
整个流程虽然还能看出一些磨合的生涩,比如步坦协同的间距偶尔把握不准,火力呼唤的流程有时稍显迟滞,但那种多兵种要素围绕同一个战术目标,紧密联动、互为犄角的雏形已经清晰可见!
叶修没有惊动现场指挥的营长,他带着作训参谋,直接走进了设在一旁草丛中的营级合成指挥方舱。
方舱内,与以往堆满地图、电话线杂乱的情景截然不同。
数个液晶显示屏占据主要位置,上面实时显示着无人机回传画面、各连队定位信息、战场态势图以及火力单元状态。键盘敲击声和简洁的口令声此起彼伏。
营长正盯着屏幕,头也不回地下达指令:“坦克二连,注意你左翼洼地,侦察分队报告有疑似反坦克小组活动痕迹!火力连,预备对C区实施两分钟徐进弹幕射击,掩护步兵三连侧翼迂回!”
“明白!”
“火力连收到!”
令叶修眼前一亮的是,在营长身边,除了传统的作战参谋,还站着两名肩章与普通士兵不同的技术军士——
一位是负责指挥信息系统维护和数据链保障的三级军士长,另一位是负责无人机操控和情报分析的一级上士。
那名三级军士长突然开口:“营长,数据链显示3号步战车组信息传输有轻微丢包,疑似天线接口受颠簸影响,已通知其伴随技术军士前出排查。”
营长点点头:“好!确保通讯畅通!”
叶修悄悄走近,问道:“现在营一级指挥,感觉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营长这才发现叶修,连忙要起身敬礼,被叶修按住。“师长!您什么时候来的?”营长脸上还带着演练的兴奋。
“变化太大了!以前指挥基本靠地图、电台和经验推断,现在,”他指着屏幕,“战场几乎是透明的!哪个单位在哪,状态如何,敌人动向,一目了然!下达指令更精准,火力呼叫更快!就是……”
他挠了挠头,“对这新玩意儿依赖性太强,万一被干扰或者打掉,有点抓瞎。另外,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感觉脑子不够用。”
旁边那位负责无人机的技术军士接过话,语气带着自信:
“报告师长!我们无人机操控组现在不仅能进行战场侦察,还在摸索利用无人机进行激光指示引导炮兵射击。
以及小批量特种物资投送的新战法!就是现有无人机型号载荷和航时还是有点短板。”
叶修赞许地点点头:“发现问题就是进步的开始。依赖信息化是趋势,但不能唯信息化,传统指挥手段不能丢,要练好备份预案。
你们技术军士,就是这新体系里的‘螺丝钉’和‘润滑剂’,要钻得更深,确保关键时候不掉链子!”
离开指挥方舱,叶修又去了团属作战支援营的炮兵阵地和后勤保障点视察。
他看到,经过强化培训的炮兵参谋,已经能够熟练运用新的火控系统,接收来自合成营的多源目标信息,快速解算诸元,实现多炮种协同打击。
而后勤保障连在技术军士的带领下,摸索出了基于信息系统的“精确配送”模式,根据各单位消耗和位置,动态调整补给路线和物资种类,效率显着提升。
傍晚,叶修在702团部会议室,召集了团常委和各合成营主官、以及几名表现突出的专业化参谋和技术军士代表,开了一个简短的复盘会。
团长林东首先汇报了整体进展:“师长,合成营编成后,经过这段时间的高强度合练,各兵种之间的‘壁垒’正在被打破。
营级指挥员开始习惯从合成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只看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专业化参谋和技术军士的作用非常突出,特别是在情报处理、通信保障、装备维护和后勤精确计算方面,提供了关键支撑。”
一名合成营营长感慨道:“以前觉得管好坦克或者步兵就行了,现在要懂炮兵、懂防空、懂侦察、懂后勤,甚至还要懂点电子对抗!
压力巨大,但视野也开阔了。手下这些技术军士,个个都是宝贝疙瘩,离了他们,好多新装备玩不转,指挥效率大打折扣。”
一位戴着眼镜的年轻作战参谋,是叶修之前推动参谋业务比武选拔上来的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