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大明人很会抓重点。
在暂时无法从制度上制衡皇权的情况下,先在道德和理论上制衡一下。
当“天之立君,本以为民”深入人心甚至取代“天地君亲师”成为新的皇权理论,那么皇帝就要小心了。
但凡你不为“民”考虑,“民”就要换个皇帝了。
而皇帝要做的,是定义这个“民”。
一直以来,表面上“民”是指天下百姓,实际上“民”是有发言权的那部分人。
谁
士绅豪强。
原因
钱
在交通不便消息不通的年代,想把自己的声音发出去,要么自己到处跑,要么派人到处跑,而这无一不是花费颇多的。
没钱做不了。
报纸可以影响百姓观点,军中普及教育可以打破知识垄断并且军兵退伍后可以与地方豪强争夺话语权,广设学堂可以打破阶级垄断
要让“民”成为所有百姓,而不是一小撮所谓的“代表”。
这样,皇帝才能有顾虑,因为一小撮的“民”很容易被收买的。
皇帝为了自己以后不昏庸,真是操碎了心。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