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屏幕没有反应,但舷窗外的子星突然开始以“7-1-3”的节奏闪烁。更奇怪的是,主控室的灯光也跟着同步闪烁,在地面上投射出移动的光斑,这些光斑组成的图案,与导师报告里夹着的一张手绘星图完全一致。
那张星图我曾以为是导师的随手涂鸦,现在才发现,星图上标注的每一个坐标,都对应着一个已经消失的史前文明遗址。难道“观测者之星”的分裂,不是随机事件,而是对史前文明的“复盘”?
(加密等级:最高)
参会人员:局长、天体物理学主任、安全部门负责人
内容:
1. 已失去与“溯源号”的实时通讯,仅能接收沈溯发送的加密日志片段。最后一段日志显示,沈溯发现了“观测者之星”与史前文明的关联。
2. 安全部门负责人提交报告:三年前林砚实验室的爆炸并非意外,现场检测到与“观测者之星”同源的银蓝色物质残留。林砚的遗体未被找到,仅留下一枚刻有“观测者”字样的金属徽章。
3. 天体物理学主任提出假设:“观测者之星”可能是史前文明制造的“文明筛选器”,沈溯的子星画面里的问题,或许是筛选的“第一道考题”。如果沈溯答错,“溯源号”可能会像“碳基-09”一样消失。
4. 局长指令:禁止向任何外界透露“观测者之星”的存在,同时启动“备份计划”——将史前文明的所有资料传输给沈溯,由他独自决定后续行动。
“他们在骗你……‘观测者’从来不是选择者,而是‘容器’……子星的闪烁频率,是‘共生意识’的召唤……别相信星图,星图是陷阱……林砚还活着,他在‘观测者之星’的核心……”
沈溯坐在观测屏前,面前摊开着三份信息碎片:他的观测日志、地球发来的史前文明资料、“碳基-09”的隐藏音频。这三份碎片像三块拼图,却无法拼成完整的真相——地球说星图是关键,“碳基-09”说星图是陷阱;地球说林砚已死,“碳基-09”说林砚在“观测者之星”的核心;而他自己发现的“7-1-3”密码,既出现在导师的实验室编号里,又与子星的闪烁节奏重合。
舱内的温度突然下降,杯底的冰晶开始蔓延,逐渐覆盖整个桌面。沈溯抬头看向观测屏,他的子星画面又变了——这次,画面里的他不再凝视星空,而是转过头,直视着屏幕外的“观测者”。画面下方的文字彻底改变,不再是疑问或省略号,而是一行冰冷的陈述:“你已成为共生意识的第一候选容器。”
就在这时,“溯源号”突然剧烈震动,舷窗外的子星开始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一道通往“观测者之星”残骸的银蓝色光桥。沈溯的个人终端响起提示音,是地球发来的最后一条信息:“史前文明资料传输完毕,林砚的金属徽章在你飞船的应急舱内,那是‘观测者之星’的钥匙。”
他站起身,走向应急舱。循环系统的嗡鸣越来越响,仿佛变成了无数文明的低语。他不知道打开应急舱后会看到什么,也不知道踏上光桥后会面临怎样的命运——但他清楚,从“观测者之星”分裂的那一刻起,他就不再是单纯的观测者,而是解开“人类存在本质”的关键。
应急舱的门缓缓打开,里面没有金属徽章,只有一面镜子。镜子里的沈溯,眼睛里闪烁着与子星同源的银蓝色光芒,而他的身后,无数双来自不同文明的眼睛,正透过镜子,凝视着这个即将踏上未知旅程的“候选容器”。
应急舱的门彻底滑开时,循环系统的嗡鸣突然消失了。整个空间陷入死寂,只有镜子表面反射的银蓝色光芒在缓慢流动,像凝固的星河。沈溯的呼吸顿在喉咙里,他盯着镜中的自己——那双发光的眼睛里没有瞳孔,只有一片不断旋转的光涡,光涡深处,隐约能看到“碳基-09”文明坍塌的透明建筑,看到导师林砚站在实验室爆炸现场的背影,还看到无数个“自己”正从不同的子星画面里转过头,与镜中的他对视。
“这不是普通的镜子。”沈溯伸出手,指尖还没碰到镜面,就感觉到一股微弱的牵引力——不是来自镜子本身,而是来自镜中那些“自己”的目光。他突然想起“碳基-09”隐藏音频里的话:“‘观测者’从来不是选择者,而是‘容器’”,心脏猛地一沉。难道这面镜子不是用来映照现实的,而是“共生意识”筛选“容器”的媒介?
就在这时,镜中光涡突然加速旋转,沈溯的指尖传来一阵刺痛。他低头看去,指腹上竟渗出了银蓝色的血液,血液没有滴落在地面,而是悬浮在空中,化作一道细小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