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的拱门旋转,像宇宙的项链。林夏的声音在意识里响起,带着激动:“沈教授!地球的‘疑问疤痕’在消失!恒星残骸的方向传来能量波动,像是在……感谢我们?”
沈溯的意识慢慢回到科考船,神经端口的暖意消失,晶体里的光点也平静下来,变成了一颗普通的透明石头。他看向控制台,屏幕上的青屿镇画面里,拱门慢慢闭合,老人的身影消失在街道尽头,只留下一道淡蓝色的光痕,像一句未完的提问。
“张教授他们……真的回来了吗?”林夏轻声问,手里拿着张教授的日志,最后一页的字迹已经变成了黑色,不再泛着辉光。
沈溯拿起怀表,表芯里的齿轮还在转动,指向青屿镇的方向。“不知道。”他说,却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但我们找到了新的疑问——‘救赎是不是存在的另一种意义’,这就够了。”
就在这时,控制台突然传来“咔嗒”一声轻响,屏幕角落出现一行淡白色的小字,还是那熟悉的手写体:“下一个象限见,提问者。”字迹很快消失,只留下一道细微的光痕,像星星的轨迹。
沈溯看向舷窗外的地球,那颗蓝色的星球在星空中缓缓转动,表面的淡蓝色光带像跳动的脉搏。他知道,共生意识的故事还没结束,熵海的尽头还有更多疑问在等着,但这一次,他不再害怕“守恒的代价”——因为人类的惊奇感,永远比疑问更加强大。
只是他没注意到,林夏手里的火星基地档案,封皮上的烧焦痕迹正在慢慢变淡,露出里面一行被掩盖的字迹:“786,不是象限编号,是文明重生的次数。”
“熵海号”的舷窗缓缓降下遮光板,将地球的蓝白色光晕挡在舱外。沈溯把怀表揣回口袋时,金属表壳与掌心的晶体轻轻碰撞,发出细微的“叮”声——那枚曾藏着星火的晶体,此刻已彻底失去光泽,像被抽走了灵魂的玻璃碎片。林夏还在整理火星基地的档案,指尖划过封皮上“786”的字迹时,突然“咦”了一声,那行被掩盖的字旁,竟又浮现出淡蓝色的细痕,像有人用指甲轻轻刮过:“最后一次,别选错。”
“沈教授,你看这个。”林夏把档案递过来,声音里带着一丝不安。沈溯接过档案,指尖刚碰到封皮,晶体突然从掌心滑落,掉在档案上。诡异的一幕发生了——晶体接触到“786”的字迹时,竟像冰块般融化,淡蓝色的液体顺着字迹蔓延,在档案页上汇成一行新的文字:“青屿镇的拱门没闭合,它在等‘提问者’的选择。”
“晨星,重新定位青屿镇的凹陷!”沈溯猛地按下通讯键,AI的电子音却带着从未有过的卡顿:“警告……青屿镇坐标……信号丢失……检测到……时空扭曲……”话音未落,科考船突然剧烈倾斜,控制台的屏幕瞬间黑掉,只有应急灯发出刺眼的红光,将舱内的人影拉得扭曲。
林夏抓住控制台的边缘,才勉强稳住身体:“是跃迁轨道偏移了吗?我们现在在哪?”沈溯摸向耳后的神经接驳端口,那里传来熟悉的刺痛——不是能量溢出,是某种意识在强行闯入。他闭上眼,脑海里突然闪过青屿镇的画面:街道上空无一人,闭合的拱门重新打开,淡蓝色的光雾从拱门下涌出,在空中凝成一行巨大的字:“786次重生,需要786个‘代价’。”
“代价?”沈溯猛地睁开眼,控制台的屏幕突然亮起,显示出青屿镇的实时画面——那些曾收缩的淡蓝色光带,此刻正重新变成斑点,且比之前更亮,每个斑点里都浮现出一张人脸,有张教授的,有李教授的,还有三年前去世的其他研究员。更让他心惊的是,斑点的数量正在增加,每增加一个,地球的轮廓就暗淡一分,像被抽走了生命力。
“沈教授!地球的能量读数在下降!”林夏的声音带着颤抖,她手里的检测仪器屏幕上,代表地球能量的曲线正急剧下滑,“那些斑点在吸收地球的能量!我们之前理解错了,共生意识不是在‘重生’文明,是在‘献祭’文明!”
沈溯的心脏猛地一沉。他想起张教授在意识里说的“救赎”,想起恒星残骸上的凹陷,突然意识到一个可怕的真相:共生意识收集的不是“疑问”,是“提问者”的意识,每一次文明“重生”,都需要另一个文明作为“代价”——那颗坍缩的恒星,不是自然消亡,是被共生意识当作了“第一个代价”,而地球,是第786个。
“晨星,计算地球能量耗尽的时间!”沈溯喊道,指尖因用力而发白。AI的回答却让他如坠冰窟:“计算结果:12小时。建议立即撤离地球轨道。”撤离?可青屿镇还有无数人的意识被斑点困住,包括张教授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