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逆流韶华 > 第264章 留一口给明天

第264章 留一口给明天(1 / 2)

那口新铁锅映着满屋子的笑脸后,秋阳便像被灶火煨过似的,一日暖过一日。

张婶的孙子蹲在门槛上剥葱,李叔的工具箱敞在葡萄架下,社区主任的宣传牌刷了三遍红漆,"

建国厨房"

四个字油亮亮的,引得来往路人总探头望。

可沈星河是在晾萝卜干时察觉异样的。

那日他踮脚去够竹匾,余光瞥见父亲背对着灶房,正用旧茶布擦那口新铁锅。

锅铲搁在青石台上,柄端的木漆被磨得亮——从前父亲掌勺时,锅铲总在他手里翻花,现在却像被收进了工具箱的老扳手,安静得反常。

"

爸,明儿我买了新嫩姜,您教我腌糖姜?"

沈星河把竹匾往阴凉处挪了挪,故意提高声音。

沈建国擦锅的手顿了顿,背对着他笑:"

老了,火气跟不上。

你们烧,我看着,也暖。

"

声音轻得像掠过葡萄叶的风,可沈星河看见他擦锅沿的动作慢了半拍,指节压着茶布,把布角揉出个小团。

那天夜里,沈星河翻出相册。

二十年前的照片里,父亲系着蓝布围裙站在食堂大灶前,蒸汽模糊了镜头,只看得见他举着锅铲的手——那时的手背上没有老年斑,手腕的骨节也没现在这么突出。

他忽然想起这半月来,父亲总在饭点前遛弯,说是"

买锅铲挑葱"

,可灶台上的锅铲换了三把,葱筐里的葱总比需要的多一倍。

"

他在退呢。

"

林夏端着刚晾好的梅干菜走进来,梢沾着点碎菜叶,"

像老房子拆梁,先抽走最承重的那根,怕压着底下人。

"

林夏的提议是在晒梅干菜的午后说的。

她蹲在院角,把文件从帆布包里掏出来,阳光透过葡萄叶在她脸上洒下光斑:"

我问了社区,这种公益食堂能申请活动经费,有章程管着,能长久"

"

章程一锁,就没了随便来吃的味儿。

"

沈星河蹲下来,指尖拂过文件上的公章印,"

张婶来是因为孙子爱喝你熬的玉米粥,李叔来是图口热乎酒,要是成了项目"

他没往下说,却看见林夏眼里的光暗了暗。

第二日,院角多了个刷成米白色的旧木箱。

沈星河用红漆在箱顶写:"

没赶上饭点?

留一口,给明天。

"

箱里铺着母亲的旧蓝布围裙,常年温着一碗糊锅豆腐——豆腐吸饱了焦香,浮着点油花,边上总压着半本旧笔记本:"

谁吃谁写个故事,换下一份。

"

头天傍晚,保温箱的本子上就多了第一行字。

沈星河蹲在煤炉前热晚饭时,林夏举着本子冲他喊:"

快看!

"

字迹歪歪扭扭,像刚学写字的孩子:"

我奶奶说,她年轻时也总烧糊,爷爷不说,只把焦的全夹走。

现在爷爷走了,她还做,说他爱吃。

"

煤炉的火"

啪"

地爆了个火星,烫得沈星河指尖一缩。

他突然想起母亲最后一次下厨的模样——那时她刚做完第三次化疗,头掉得厉害,却非要站在灶前熬鸡汤。

他劝她歇着,母亲笑着摇头:"

锅凉了,家就空了。

"

汤熬糊了,焦黑的底粘在锅底,可母亲盛了满满一碗递给他:"

你爸最爱吃焦的。

"

那天夜里,沈星河翻出母亲的旧饭盒。

绿漆掉了大半,盒盖上有道月牙形的凹痕——那是父亲当年下夜班,骑车摔了护着饭盒留下的。

他特意多做了份糊锅豆腐,装进去时,豆腐的热气在盒盖上凝成小水珠,像母亲生前总说的"

人间烟火气"

"

爸,带回去明早热了吃。

"

他把饭盒塞进父亲手里时,触到那双手的温度——比记忆中凉,指腹的老茧却还在,磨得他掌心痒。

沈建国盯着饭盒上的月牙痕,喉结动了动:"

还热得起来?"

"

只要锅没扔,火总能点。

"

沈星河想起保温箱里的故事,想起母亲最后那碗焦鸡汤,"

您看张婶的孙子,昨天把故事写得歪歪扭扭,今天就蹲在边上学烧火——火是活的,会传。

"

沈建国没说话,手指沿着饭盒的凹痕慢慢摩挲,像在摸一件失传的老物件。

末了他低头笑,声音哑得像旧风箱:"

你妈那年,就是这么等我回家的。

"

当晚的风带着点秋凉。

沈星河搬了把竹椅

最新小说: 听说杀人如麻的权臣暗恋我 出口成真!对照综艺女配发疯爆红 上错婚车,错娶千亿女总裁 体育及其生存 惠妃不想养崽(清穿) 结婚三年仍完璧,改嫁糙汉就多胎 我可不是东京文豪 我们[暗恋] 看见弹幕后,绿茶小姐又在装柔弱 渣男搞大替身肚子,我转身高嫁京圈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