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逆流韶华 > 第6章 草稿纸上的三条

第6章 草稿纸上的三条(1 / 2)

林夏的指尖在牛皮纸边缘轻轻打颤,阳光透过旧物馆的玻璃窗斜斜切进来,在那张泛黄的纸页上投下暖黄的光斑。

她分明记得自己从未写过这句话——"

星河旧物馆第三条规则:允许一个人,等另一个人,不问归期。

"

可字迹里的笔锋转折,折痕处的细微卷曲,都像极了她高三那年为社团活动抄海报时的习惯。

"

夏夏?"

沈建国端着搪瓷杯从里间出来,杯口飘着热豆浆的白雾,"

又在看什么宝贝?"

林夏慌忙把纸页往身后藏了藏,喉咙紧:"

爸,我去实验室找苏姐。

"

她转身时带翻了桌上的铜铃铛,清脆的响声惊得窗外麻雀扑棱棱飞走。

苏红·终的实验室在旧物馆顶楼,百叶窗拉着,只有仪器屏的冷光在她镜片上跳动。

林夏推开门时,她正弯腰调试光谱分析仪,白大褂后摆沾着没擦净的试剂渍。

"

什么宝贝需要动用这个?"

她接过纸页时挑了挑眉,指尖在纸张边缘摩挲,"

2o25年的手工棉纸,现在市面上早没货了。

"

仪器启动的嗡鸣声里,林夏看着屏幕上跳动的光谱曲线。

当"

脑电波残留"

的字样跳出时,她的指甲掐进掌心:"

这怎么可能?"

"

去年我们在敦煌莫高窟做过类似检测。

"

苏红·终调出另一张截图,两张图谱在屏幕上重叠成几乎完美的曲线,"

朝圣者在壁画前默诵经文时,脑电波会在颜料里留下微量共振。

你这张纸"

她放大最后一行数据,"

是全国个城市,同一时间,不同人写下相同内容时留下的。

"

林夏的呼吸突然急促起来。

她想起昨晚苏红·终的那张地图,红色光点像星星落进人间——那些自出现的旧物兑换站,那些木牌上相似的字迹。

原来不是模仿,是

"

是共识具象化。

"

苏红·终摘下眼镜,揉了揉酸的眼角,"

当足够多的人在心里反复确认同一件事,它就会在现实里找到载体。

就像你十年前说的旧物馆是为了记住被时间忘记的人,现在这句话记住了你。

"

林夏攥着纸页冲下楼时,沈建国正踮脚往墙上挂新木牌。

他踩着高凳,后背微微佝偻,手里的木牌还带着新刨的木香。

"

夏夏你看,"

他扭头笑,额角的皱纹里沾着木屑,"

我按你说的,把第三条规则写这儿了。

"

木牌上的字迹歪歪扭扭,"

允许一个人,等另一个人,不问归期"

几个字里,"

期"

字的最后一竖拖得老长,像被风拉长的尾音。

林夏忽然想起小时候学写字,父亲握着她的手在报纸上描红,也是这样,总把最后一笔写得温柔。

第一天,来旧物馆的人对着木牌笑。

穿西装的白领指着木牌跟同伴说:"

现在连旧物馆都玩文艺了?"

扎马尾的女孩举着手机拍照:"

适合朋友圈,文案都想好了——在等一个永远不会来的人,算不算浪漫?"

第二天,有个穿蓝布衫的老人颤巍巍推门进来。

他怀里抱着一双黑布鞋,鞋面洗得白,鞋帮处的针脚细密得像蛛网。

"

我老伴走了十年。

"

他把鞋轻轻放在柜台上,指腹抚过鞋尖,"

可每天早上起床,我还是先把她的拖鞋摆左边,再摆我的右边。

"

系统终端出轻响。

林夏凑近看,屏幕上不再是从前的"

捐赠动机:纪念"

,而是一串流动的数据流:"

等待·纯粹型"

,积分栏跳出"

2oo"

——比普通捐赠多了一倍。

更神奇的是,数据流里竟叠加着微弱的脉搏曲线,和老人手腕上的跳动完全同步。

沈星河站在二楼回廊往下看。

他手里端着沈建国煮的豆浆,杯壁的温度透过掌心渗进血管。

系统后台的蓝色光带在他眼镜片上流淌,曾经冰冷的代码正在长出脉络——布鞋的数据流里,"

十年"

被拆成365o个小点,每个点对应"

每日·左鞋先放"

的记录,像一条闪着微光的时间河。

"

它在学。

"

他低声说。

林夏不知何时站到了他身边,梢沾

最新小说: 绝对权力 潮湿咬痕 穿成冷宫弃妃,我在后宫开小卖部 替嫁后成了校草的豪门后妈 穿书八零:我在海岛搞科研 平妻?狗都不当,满塘大佬不香嘛 从宠物店开始 直播反串:我一笑倾城,掰弯全网 重生后女帝拿了美强惨剧本 继兄宠我掌心娇,亲哥红眼悔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