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星河的指节抵着栏杆,无线电的冷光在他眼底碎成星子。
通讯兵的脚步声已经消失在舰桥拐角,海风卷着咸湿的潮气扑来,他却觉得后颈紧——时空管理局的审查令像根细针,正扎在他刻意忽略的神经上。
但当他转头看见王海抱着声呐记录本站在扶梯口,安全帽下的额角还挂着刚才检修时蹭的红印,那些关于审查的杂念突然就沉了下去。
"
王哥,来我舱室。
"
沈星河拍了拍对方肩膀,掌心能感觉到粗布制服下紧绷的肌肉。
两人经过甲板时,几个渔民正蹲在缆绳堆里补网,其中个戴草帽的老头抬头冲他们笑,缺了颗门牙的嘴张成月牙:"
小沈,那菲律宾船今儿还没挪窝?"
沈星河回以点头,余光瞥见老头脚边摊开的《更路簿》,泛黄的纸页被风掀起一角,露出用朱笔圈着的"
沉龙之地"
四个字——和何振梁在日内瓦要念的那句,分毫不差。
舱室门刚关上,王海就把声呐记录本"
啪"
地拍在桌上,封皮沾着海水的盐渍:"
刚才在底舱看了,气泡生器的陶瓷膜裂了三道细纹。
要真按你说的再撑三天"
他粗糙的拇指蹭过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的波形图,"
不过你说得对,国际仲裁庭那帮人只认数据。
"
沈星河从帆布包里摸出个银色优盘,推到王海跟前:"
这是我让林夏从国家海洋局调的近十年洋流数据。
你说的声呐反射模拟,需要这些做基底。
"
他顿了顿,喉结动了动,"
但光有地形图谱不够,他们会说这是人为合成的。
我们得让证据活起来。
"
王海的浓眉拧成疙瘩,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沿:"
活证据?"
"
海洋生态链。
"
沈星河抽出张纸,上面画着螺旋状的洋流走向,"
水温、盐度、浮游生物分布,这些数据串起来,就是最天然的大陆架生长日志。
"
他指向窗外被气泡墙困在原地的"
德尔毕拉尔"
号,"
那艘船搅起的浪花里有甲烷,这说明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层在释放能量——而这种能量释放模式,和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地质活动完全吻合。
"
王海突然直起腰,安全帽"
咚"
地撞在舱顶通风管上。
他摸着疼的头顶笑出声:"
你小子,这是要把老天爷的日记本翻出来当证词!
"
通讯器突然在沈星河口袋里震动,是卡洛斯的来电。
他按下接听键,听筒里立刻传来霉味混着旧纸页的窸窣声——马尼拉那家殖民时期的老图书馆,卡洛斯曾说过那里的地下室藏着西班牙人没来得及销毁的航海图。
"
沈,我找到1735年的《菲律宾群岛水文志》了。
"
卡洛斯的声音带着压抑的颤抖,"
第三卷附录里夹着张手绘海图,标注着中国渔民常至之暗沙,坐标"
他的呼吸突然急促起来,"
和他们现在声称新现的主礁盘,误差不过o5海里!
"
沈星河能听见电话那头纸张被手指攥皱的声响。
卡洛斯曾是菲律宾海洋研究所的骨干,去年才向沈星河坦白,所谓"
南海地质断裂带"
的报告,有7o的数据是他在所长胁迫下伪造的。
此刻这个总爱穿花衬衫的中年男人,声音里带着破茧般的轻快:"
我把扫描件到你邮箱了。
沈,这次不是伪造,是历史在替我们说话。
"
舱室的荧光灯突然闪了闪,王海抬头看了眼,又低头研究声呐图:"
老何那边该行动了吧?"
沈星河点开邮箱,1735年的海图在手机屏上展开,褪色的墨迹里,"
千里长沙"
四个字依然清晰。
他想起三小时前何振梁的短信:"
日内瓦时间九点,我会把《更路簿》原件摊在他们面前。
"
此刻北京时间应该是深夜,但那个总把西装穿得板正的前外交官,此刻大概正站在联合国欧办的蓝厅里,金丝眼镜后的目光像把淬了钢的刀。
"
东沙之外,有沉龙之地,祖辈所至,非外人可擅入。
"
沈星河默念着《更路簿》里的句子,突然听见甲板上传来此起彼伏的欢呼。
他拉开舱室门,正看见老船长举着手机冲他们喊:"
小沈!
老何的布会直播!
东南亚的华人社群都转疯了,新加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