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投资新加坡(2 / 3)

    陈光良望着窗外的马六甲海峡,货轮正在有序进出。

    他知道,这不仅是一笔生意,更是华人资本在东南亚埋下的一颗种子。若干年后,当裕廊岛的炼塔成为亚洲地标时,人们或许会记得,在新加坡最艰难的时刻,有位来自香港的商人,带着诚意与远见,为这座狮城点亮了第一缕曙光。

    此次他去新加坡只是头阵,实际上长实集团的陈文杰、环球集团的陈光聪,已经率队前往新加坡,实施真正意义的投资前考察。

    而长实集团在新加坡乌节路有四幅土地,其中一座已经建成百货中心+写字楼的商业综合体,现在又一座准备兴建香格里拉酒店,剩下的两座则准备修建一流的购物中心,当然投资恐怕得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毕竟要一步步的发展。

    至于炼油产业,是有环球集团来参与投资,但实际上也只是投资者而已,毕竟还需要靠石油公司来提供技术等。

    。。。。。。。

    金秋十月的醉酒湾,咸腥的海风卷着柴油味掠过堆场。曾经朴素迷人的稻田被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灰色的水泥码头,橙红色的吊臂像钢铁巨人般矗立,正吊起第一只标着“环球航运”字样的货柜。

    港督戴麟趾握着金剪刀的手刚落下,礼炮的轰鸣便惊起一群白鹭,它们掠过远处的集装箱堆,朝着维多利亚港的方向飞去。

    陈光良站在观礼台中央,他看着那只货柜稳稳落在拖车上,金属碰撞的脆响里,藏着香港经济转型的密码——三年前他在立法局提出“货柜化”时,怡和的大班还嘲笑这是“华人商人的异想天开”。

    “陈先生的远见,现在没人敢质疑了。”汇丰银行大班桑达士的声音带着雪茄的醇厚,他指尖敲着观礼台的栏杆,目光扫过堆场里忙碌的工人,“光是这 1号码头,就带动了香港不少经济发展”

    陈光良转头时,恰好看见太古洋行的施约克正与嘉道理家族的罗兰士低声交谈。施约克的马鞭在掌心轻拍,马鞭穗子上的太古标志随着动作摇晃:“谁能想到,当年堆满烂泥的醉酒湾,会变成亚洲第一个货柜码头。”

    “更没想到的是,环球集团只占 20%股权。”罗兰士的犹太式鼻子在阳光下泛着油光,他瞥了眼陈光良的方向,“换做是怡和,怕是要争到控股才肯罢休。”

    陈光良假装没听见这些议论。他清楚这群英资大班的心思——1号码头里,欧洲三家海运公司占 35%,汇丰、太古、嘉道理分走剩下的 45%,环球集团看似占比最低,确实单个最大的股东。

    剪彩仪式后的鸡尾酒会上,戴麟趾举着香槟走到地图前:“二号货柜码头下个月动工,由日本海运公司主导;三号交给美国人。陈先生觉得,十年后葵涌能成为世界第几大港?”

    “第一。”陈光良的回答干脆利落,他指向地图上的维多利亚港,“香港的优势不在土地,在转口贸易。货柜化能让我们的装卸效率提升十倍,只要保持自由港政策,新加坡、高雄都追不上。”

    桑达士在一旁轻笑:“陈先生总是这么有信心。”

    酒会进行到一半时,港督的副官匆匆走来:“陈先生,欧洲海运公司的代表想和您谈谈航线合作。”

    陈光良离开时,听见桑达士对施约克说:“看到了吗?他不需要控股码头,照样能让环球集团成为最大赢家。”

    “这才是最可怕的。”施约克的马鞭终于停下,“货柜革命刚开始,他已经在布局下一个十年了。”

    夕阳西下时,第一艘货柜轮“环球号”鸣笛启航。陈光良站在码头边缘,看着货柜在暮色中连成流动的金属长龙。

    。。。。。。。。

    铜锣湾跑马场的喧嚣还未散尽,隔壁街角已竖起醒目的红绿招牌。

最新小说: 惊天大瓜,我在幕后爆料成神 医仙传人:从校园到都市 缠娇鸾 夫君厌我便改嫁,王爷怀里不香吗? 和离后发家,极品前夫哭晕在茅厕 年代娇娇下乡后被糙汉厂长追着宠 朱颜执鼎 我成为阴司之后,全球恐怖降临了 官场之临海凭风 人在都市,系统在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