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山楂酱的味道。
乐乐又拿出了画板,他要把这满山的春色画下来。丫丫和朵朵在旁边采野花,编成了小小的花环,戴在头上;毛豆则在草地上追蝴蝶,笑声传遍了整个后山。
离开花田那天,孩子们特意去看了自己种的向日葵。幼苗已经长到了小腿高,子叶中间长出了新的真叶,看起来更加精神了。丫丫蹲下来,轻轻摸了摸叶子,“我会想你的,等夏天我再来,看你开花。”
赵爷爷和苏晓送孩子们到村口,苏晓说:“夏天的时候,向日葵就会开花了,到时候花田会变成金色的海洋,特别好看。”赵爷爷则递给每个孩子一袋向日葵种子,“这是给你们的,回去种在阳台上,等开花了,就像看到花田一样。”
车子驶离村子时,孩子们再次趴在车窗上,望着越来越远的花田。乐乐把“花田画册”抱在怀里,画册里又多了几页春日的画面,每一页都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回到城里后,孩子们把苏晓给的向日葵种子种在了阳台上。丫丫每天都会给种子浇水,盼着它们快点发芽;朵朵把种植向日葵的步骤整理好,写成了一篇小作文,还在班里读给同学们听;毛豆则把自己在花田的经历画成了漫画,画上的他和赵爷爷一起浇水,旁边写着“我是花田小帮手”;乐乐依旧每天翻看“花田画册”,期待着夏天的到来,好去花田看金色的向日葵。
日子一天天过去,阳台上的向日葵种子陆续发了芽,长出了幼苗。丫丫的向日葵长得最快,已经比她的肩膀还高了,顶端的花盘也越来越大;朵朵的向日葵虽然长得慢一些,但也很精神,叶片绿油油的;毛豆的向日葵则长得很壮实,茎秆粗粗的,看起来很有力量;乐乐的向日葵也在慢慢生长,他每天都会给它画一张生长记录图,看着它一点点长大。
五月初,苏晓发来消息,说花田的向日葵已经长到了一人高,开始长出花盘了。她还发来了照片,照片里,成片的向日葵亭亭玉立,绿色的叶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小小的花盘紧紧闭合着,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孩子们看到照片,都兴奋不已,在群里聊个不停,盼着夏天快点来。
乐乐把苏晓发来的照片打印出来,贴在了“花田画册”里,旁边写道:“花田的向日葵长大了,夏天,我们不见不散。”
丫丫则把照片拿给班里的同学看,“夏天的时候,我要去花田看向日葵开花,到时候我拍照片给你们看。”同学们听了,都羡慕不已,纷纷说也要去花田看看。
朵朵把照片贴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笔记本里已经写满了关于花田的故事,有春天种向日葵的经历,有冬天堆雪人的快乐,还有秋天摘棉花的趣事。她笑着说:“等我把笔记本写满,就给它取名叫《花田日记》。”
毛豆则把照片设成了手机壁纸,每天打开手机就能看到花田的向日葵,他说这样就像每天都能看到花田一样。
夏天终于来了,城里的气温越来越高,阳台上的向日葵也开始开花了。丫丫的向日葵第一个开花,金黄的花盘朝着太阳,像一个小小的太阳;朵朵的向日葵也开了花,花盘虽然小一些,但颜色很鲜艳;毛豆的向日葵开花时,吸引了很多蜜蜂,嗡嗡地在花盘上采蜜;乐乐的向日葵开花那天,他特意画了一幅画,画里的向日葵朝着太阳,旁边写着“我的向日葵开花了,花田的向日葵应该也开了吧。”
出发去花田的前一天,孩子们早早地就准备好了行李。丫丫带上了自己的向日葵花盘,她说要和花田的向日葵比一比,看谁的花盘大;朵朵带上了《花田日记》,准备记录夏天花田的趣事;毛豆带上了相机,要把花田的美景拍下来;乐乐则带上了画板和颜料,他要把金色的花田画下来,让这幅画成为“花田画册”里最漂亮的一页。
车子驶进村子时,孩子们远远地就看到了花田。一片金色的海洋映入眼帘,向日葵花盘朝着太阳,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像无数张笑脸在迎接他们。赵爷爷和苏晓站在花田边,笑着向他们挥手。
“我们来了!”孩子们刚下车就冲进了花田。丫丫拿着自己的花盘,和花田的向日葵比了起来,“哇,花田的向日葵花盘好大啊!”朵朵则打开《花田日记》,开始记录眼前的美景:“6月15日,花田的向日葵开花了,金色的花田像海洋一样,特别美。”毛豆拿着相机,不停地拍照,生怕错过任何一处美景;乐乐则找了一个高处,支起画板,开始画这片金色的花田。
苏晓走过来,递给每个孩子一个小篮子,“咱们今天来摘向日葵花盘里的嫩籽,嫩籽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用来炒着吃。”孩子们听了,立刻拿起篮子,开始摘嫩籽。丫丫小心翼翼地剥开花瓣,把里面的嫩籽放进篮子里;朵朵则边摘边尝,“嗯,甜甜的,真好吃!”毛豆摘得最快,不一会儿就摘满了一篮子;乐乐摘了一会儿,就又拿起画板,把孩子们摘嫩籽的场景画了下来。
中午,苏晓在花田边支起了烧烤架,烤起了玉米和红薯。孩子们围坐在烧烤架边,吃着香喷喷的玉米,啃着甜甜的红薯,还不时地剥几颗向日葵嫩籽吃,心里满是幸福。赵爷爷坐在一旁,给孩子们讲起了他年轻时种向日葵的故事:“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