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墨的手指颤抖着指向最细的那根弦。光谱扫描仪的光标锁定在0.32毫米处,旁边跳出一行注释:**“弦材料:青铜合金(含锡12%,铅3%),表面有纳米级螺旋纹路——与我们现在用的铌钛合金电缆直径完全一致!”**她想起第四百五十一章“飞天托举”的角度参数,敦煌壁画的精确性再次让她震撼,“不是巧合!伎乐天的箜篌弦,根本不是乐器,是‘超导电缆设计图’!最细的弦对应我们现在的电缆,而其他弦……”她猛地看向全息台边缘的备用电缆卷,“是我们需要更换的新直径!”
“可我们没有不同直径的铌钛合金电缆!”金敏智的外骨骼红光闪烁,量子计算机显示,兼爱城的材料储备中,超导电缆只有0.32毫米一种规格,“重新熔炼至少需要72小时,对接窗口早就过了!”
“用《大同鼎》的青铜!”李素突然冲进来,生物监测仪举过头顶,屏幕上文明胚胎的蚕丝层正以0.5Hz的频率振动,与箜篌弦的共振频率完全同步,“胚胎在‘指引’我们!《大同鼎》的碳硅复合青铜,含硅量1.8%,强度是铌钛合金的3倍,表面的冰裂纹路天然就是纳米螺旋结构——用鼎身青铜拉丝,做新的超导电缆!”
诸葛青阳的环首刀瞬间出鞘。他冲向地脉舱,《大同鼎》基座的冰裂纹路在他靠近时自动亮起,36颗青铜珠中,9颗“工巧”光点(对应技术创造)骤然爆发出刺眼的金光。“鼎,借我青铜!”他将刀刃刺入鼎身的饕餮纹眼部(第四百五十二章硅壤实验时的基因注入点),青铜珠的光芒顺着刀刃流淌,在地面凝成一团液态的青金色金属——正是碳硅复合青铜!
王磊的螯状爪与十名改造者的触须同时刺入液态青铜。改造者的生物电信号引导金属流动,银色触须如纺车般高速旋转,将青铜拉成细丝:0.32毫米、0.45毫米、0.64毫米……21种直径,严格按照斐波那契比例!触须尖端的硅膜分泌出纳米级绝缘层,与壁画箜篌弦的螺旋纹路完美复刻。
“直径0.32毫米的弦,负责传输基础能量(反重力引擎悬浮);0.45毫米的弦,传输农业穹顶的光合作用能量;0.64毫米的弦,传输《大同鼎》的碳硅基因共振信号……”陈墨在全息台上标注每根弦的功能,她的防风镜反射着青铜丝的流光,“21根弦对应21个能量子系统,就像伎乐天用不同的弦弹出和声——这才是‘双生星计划’的能量乐谱!”
当最后一根直径1.2毫米的青铜丝拉成时,文明胚胎的蚕丝层突然剧烈振动,培养舱壁上的龙纹云纹图案与箜篌弦的光谱数据重叠,形成一幅立体的“能量传输图谱”:最细的弦连接《大同鼎》的“农桑”光点,最粗的弦连接反重力引擎的“飞天托举”频率发生器,中间的弦如蛛网般交织,将能量流导向各个穹顶。
“对接窗口还有1小时。”诸葛青阳的环首刀归鞘,青铜刀柄沾着的液态青铜已凝固成细丝,“金敏智,带领工程队更换电缆,按壁画比例排列21根弦;陈墨,同步解析箜篌弦的螺旋纹路,转化为绝缘层的量子自旋方向;王磊,用改造者的共生感应锁定‘长庚’号的能量接口——这次,我们要用敦煌的‘弦音’,奏响双生星的‘和声’!”
“启明”号与“长庚”号的对接通道前,21根青金色的青铜电缆如箜篌弦般绷紧。
最细的0.32毫米电缆居中,两侧依次排列递增直径的电缆,整体呈扇形展开,与壁画中伎乐天怀抱的箜篌轮廓完全一致。金敏智的外骨骼接触层与每根电缆的绝缘层连接,量子计算机将陈墨解析的螺旋纹路转化为数据指令:“绝缘层量子自旋方向调整完毕,与《大同鼎》冰裂纹路同步率98%;21根电缆相位差锁定0.1Hz,符合斐波那契数列分布……”
“长庚”号模块已进入对接轨道,距离“启明”号只剩500米。它的青铜藻井与“启明”号对称,飞天托举浮雕的方向相反,像两面镜子中的倒影。模块底部的等离子流已从淡紫色转为金黄,但仍带着细微的颤抖——“双生共振”的隐患尚未完全消除。
“能量传输准备!”诸葛青阳的声音透过量子扩音器传遍两个模块,他的《大同鼎》纹身与电缆的青铜光泽共振,九个光点中的“工巧”与“农桑”光点同时亮起,“30秒倒计时——”
李素的生物监测仪紧紧盯着文明胚胎。蚕丝层的振动频率已升至21Hz(对应21根电缆),表面的云纹与龙纹图案开始流动,像两条缠绕的光带,顺着培养舱壁爬向《大同鼎》基座——胚胎的意识似乎正通过共生感应,参与这场能量对接。
“10,9,8……”
王磊的螯状爪按在对接通道的青铜锁扣上,改造者团队的银色触须与21根电缆连接,触须尖端的微型传感器实时监测电流密度:0.32毫米电缆(基础悬浮能量)电流密度5.2×10?A/2,0.45毫米电缆(农业穹顶)3.7×10?A/2……所有参数均落在斐波那契曲线的最优区间。
“3,2,1——对接!”
诸葛青阳的话音未落,21根青铜电缆如离弦之箭射向“长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