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相克,刹那间,管道内传来玻璃炸裂般的脆响,黑烟喷涌而出。
警报骤起。
沈知白撞破后窗跃出,身后追兵已至。他在窄巷中疾奔,忽觉喉头一甜,呕出几缕银丝??竟是体内菌丝因过度激发而受损。但他不敢停,直至钻入一条地下水道,才借着微弱荧光看清四周:这里竟与皇宫音脉系统相连!
他瘫坐于湿冷石阶,喘息良久,忽然发现壁上刻着一行小字,极不起眼:
**“言不可废,亦不可滥。执两端者亡,守中道者生。”**
字体苍劲,却不属今人笔迹。
他心头一震。这绝非静渊会所留??他们只推崇绝对沉默。此语分明在批判两极:既反对万马齐喑,也警惕众声喧哗。难道……还有第三股力量在暗中布局?
未及细想,远处传来脚步声。他屏息蜷缩,见两名黑衣人经过,交谈隐约入耳:
“梦网阵最近不稳定,第七节点出现了逆流信号。”
“正常。当集体潜意识开始质疑‘是否该记住一切’时,系统必然震荡。老师说得对,人类需要筛选,而非全盘复苏。”
“那沈知白怎么办?他快触及核心了。”
“让他继续走。只有亲身踏入深渊,才会明白??有些声音,本就不该被听见。”
两人远去,沈知白浑身冰冷。
他终于明白对手的真正目的:不是消灭言语,也不是控制言语,而是**定义何为“值得被听见”的言语**。
他们要建立一套“声音的伦理”,由少数“清醒者”裁定哪些记忆应保留,哪些情感需压抑,哪些真相宜埋葬。美其名曰“防止精神过载”,实则仍是权力的伪装。
而最可怕的,是这套逻辑极具蛊惑性。毕竟,并非所有人能承受全部真实。多少人宁愿活在善意的谎言里?多少社会靠遗忘维系和平?
**所以,他们不需要强迫你沉默,只需让你相信:沉默是智慧。**
三日后,沈知白召集残余银丝者于西山旧址。三十六人仅剩二十一,其余或退隐,或迷失于静思屋,或神秘失踪。
“我们错了。”他对众人说,“以为只要让人开口就够了。但我们忘了,语言的意义不在数量,而在重量。一句谎言可以淹没千句真言,一场煽动能让万众失智。如果我们不能教会人们辨别声音的价值,那么再多的‘自由表达’,也不过是一场嘈杂的暴政。”
于是,他们启动最终计划:“铸音工程”。
不再追求广泛传播,而是深度锻造。每位银丝者需选定一名“承声者”??非亲非故,却是灵魂质地相近之人,将其带入回音井遗址,在语露结晶环绕下进行七日闭关。期间,双方共享梦境,直面彼此最黑暗的秘密与最炽热的愿望,最终达成一种超越语言的“心印”。
完成仪式者,额间会浮现出淡金色纹路,形如初绽莲花。他们被称为“谛听者”。
全国共诞生三十六名谛听者,分布于各行各业:农夫、医女、戍卒、工匠、狱吏……他们不著书立说,不登台讲演,只是默默行走于人间,在关键时刻说出一句话,便足以扭转局势。
譬如边关将领欲屠降城,一名谛听者厨役捧碗热汤上前:“将军,您还记得第一个叫您‘英雄’的孩子吗?他死在您怀里的那天,说的是‘别怕’。”将军掷剑痛哭,战事遂止。
又如某地官府强征民女充作“乐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