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1949南征东南亚,海外建国 > 第212章 流放之地——兰芳

第212章 流放之地——兰芳(3 / 3)

  张傅之彻底绝望了,想到古时候的被流放的文人,再想到如今自己的处境,张傅之文思泉涌,在临近出发的短短几天时间内,他就创造了好几首不错的诗歌,针砭时弊,写得十分畅快!

    在登船当天,他最后看着南华的土地,大声念起了李白的诗。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最后大笑着登船,笑着笑着,眼泪就不禁流出来了。登船后又乘着醉意写了一首离别诗,有些感慨地对着朋友说,他们这一批文坛精英离开后,南华再无文学了!

    “傅之,还在想南华的事情!”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已经到了兰芳,就好好想想怎么在兰芳发展。”陈光启拍了拍张傅之的肩膀劝说道,他不希望好友一直这样沮丧着。

    对于自己劝说好友带领学生罢课抗议的事情,陈光启感到自责,他没想到南华政府下手这么狠。

    在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的时期,他们这些读书人可以一边痛骂政府所作所为,一边享受着政府给予高额的工资和待遇。

    北洋政府那帮人都是大老粗,对于文化教育上的事情,可谓是狗屁不通,被骂了反而乖乖的送钱,不敢对他们做什么。

    国民政府那帮家伙,虽然下三滥的手段不少,但也没敢减少大家伙的收入和待遇。

    这样大家才能一边风花雪月,一边指点江山,活得无比滋润,即便是国难当头的抗日时期,国民政府也不敢减少他们的待遇。

    国民政府还需要他们号召年轻人参军报国,特别是有知识的年轻人,只要他们还能掌握舆论,国民政府就要和他们读书人分享权利。

    本来陈光启这些人,还以为南华政府的改革雷声大,雨点小,只会留在纸面上;后面南华政府真的对教育界进行改革,他们觉得,在他们的抗议下,这些改革最终都会取消。

    即便被关押起来,陈光启他们还是不怎么担心,监狱而已,又不是没坐过。抗议政府的暴行而被关监狱,这是他们的荣誉、是勋章。

    在陈启光他们看来,南华政府关押他们这些读书人,不过是在发泄不满而已。

    过一点时间,等南华政府扛不住了外界的压力后,自然就老实了,没有大家伙的帮忙,南华还不得乱起来。

    结果,陈光启他们什么都没有等到,在修了几个月的铁路后,他们彻底老实下来了,哪怕南华把他们流放到兰芳,也不敢有任何意见。

    陈光启觉得来兰芳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南华不用他们,他们就另寻明主。

    兰芳的情况明显更需要他们这些读书人,这次他们有资本和兰芳讨价还价。

    在邮轮临近兰芳前,看了其他人对李德邻的歌颂,他觉得自己要想得到重用,就不能写这些千篇一律的马屁文章。

    陈光启一连写了好几篇文章,一篇雄文接着一篇雄文,在对兰芳建言献策的时候,还以南华作为案例,把这几年在南华受的气,全部发泄出来,真是舒坦!

    不知道兰芳的李总统会给他什么样的官位,要是太小了,他可不答应。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你说他缺德?他根本就没有那东西 被废三年后 铁马冰河肝胆照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大明补牙匠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