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赵曦的天塌了(2 / 4)

语谄媚。”**

    与此同时,敦煌城外,苏昭正带领一群年轻士子重建“问心亭”。这座木构小楼原为当年旅人讲学之地,后被官府拆毁。如今他们用募捐所得重修,四壁不砌砖石,唯挂百幅白绢,供路人书写心中困惑。

    一日黄昏,一位老妇颤巍巍走入,提笔写下:“我儿子说我入安魂所后变了,可我觉得自己终于平静了。是我错了,还是他错了?”

    苏昭见之,未加评判,只在旁附言:“真正的平静,应能容纳痛苦的存在。若连悲伤都被抹去,那不过是另一种麻木。”

    此语被人抄录传开,竟引得数十城镇自发设立“问心墙”。有人写:“领导总说形势大好,可我工资三年未涨。”有人问:“和尚劝我看破红尘,可我不想放弃父母妻儿,算不算执迷?”还有孩童稚嫩笔迹:“妈妈让我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可我觉得不对,我能说吗?”

    这些文字如星火燎原,点燃了沉默已久的民间思潮。

    而在北方草原,那位曾发现心灵共鸣钟工坊的副将李铮,如今已升任北境都护。他在巡查途中截获一支商队,查获数百具精巧乐器,名为“太平箫”,吹奏时可诱发恍惚感。幕后买家竟是某藩王幕僚,意图用于安抚辖内流民。

    李铮当场焚箫,写折上报,并附一句警语:“香可禁,钟可毁,音无形。今日一曲温柔,明日便是万马齐喑。”

    沈砚接到奏报,连夜召集群臣议事。有人主张严刑峻法,扩大问心司权限;有人则忧心过度监控反成新tyranny。争论不休之际,沈砚取出一只陶埙,当堂吹奏一段曲调。众人初觉舒缓,片刻后竟生烦躁,心跳紊乱。

    “这是‘归心谣’逆频改造版。”他说,“正向使用令人顺从,逆向刺激则引发抗拒。我们不必禁止声音,但必须教会人们识别它的力量。”

    于是,次年春,朝廷颁布《音律审查令》,规定所有公开演奏音乐须标明情绪引导意图,剧院、茶馆、寺庙皆需张贴警示牌:“本场所播放之声波可能影响您的判断,请保持清醒。”

    民间哗然之余,亦有赞许。东海渔民组成的“警音队”开始培训青年学习声学原理,甚至发明了一种“辨惑笛”,能检测周围是否存在异常频率。

    然而,最令人始料未及的变化,发生在宫廷内部。

    太子妃病逝后,皇帝欲为其修建“安宁宫”,供僧侣日夜诵经超度,祈求亡魂安息。工程启动当日,一群年轻翰林联名上书,援引《思辨课》条例,质问:“若死者真需安宁,活人强行打扰是否反而亵渎?且诵经费用浩大,能否用于赈济孤寡?”

    皇帝震怒,召见领头者。那青年坦然道:“臣非不敬先人,而是不敢盲从习俗。林晚舟先生曾言:‘最大的不孝,是让死者成为压迫生者的理由。’”

    满殿寂静。

    最终,皇帝下令停工,改建为孤儿学堂。匾额题名《晚舟义塾》。

    这一年冬天,京城突现怪事:多户人家夜间听见窗外低语,似有人轻唤名字,语气温柔,劝人放下执念、随光而去。先后有十余名老人离奇失踪,遗留下整洁床铺与一张纸条:“我要去没有痛苦的地方了。”

    沈砚亲自督办此案,派阿七率队调查。线索指向一处隐蔽道观,主持乃前朝遗臣之后,自称掌握“灵魂净化术”,通过催眠与气味结合,诱使目标自愿放弃生命。

    审讯中,那道士冷笑:“你们给人自由,可他们承受不住啊!看看这个世界??争吵、背叛、贫穷、病痛!我给他们解脱,有何不可?”

    沈砚盯着他,一字一句道:“你可以提供死亡,但不能把它包装成希望。”

    判决之后,全国开展“临终关怀整顿行动”,严禁任何机构以“安宁”“解脱”为名实施心理操控。同时,《思辨课》新增章节:

    >**《当善意变成刀刃》**

    >??如何识别披着慈悲外衣的精神暴力

  &nbs

最新小说: 玉藏龙渊:赌石神龙 重生80不原谅,改嫁虐渣暴富了 愿,且听 血色禁爱 九零恶毒后妈,我靠洗白养崽暴富 开局三轮配别墅,我靠摆摊爆富 全球神域:开具百倍奖励 喰种:高武世界?自助餐厅! 我的弟弟是狼灭 超级上门弃婿和他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