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姓名,因为它早已融入体制本身??以皇权为壳,以礼法为刃,以“稳定”之名行思想绞杀之实。而她,正被推至这个系统的中心,成为下一任祭品或共犯。
她没有犹豫。
七日后,她以整理先帝遗物为由,亲赴冷宫旧院。那里曾关押过三位失宠嫔妃,其中一位便是迎圣会幸存者裴念的女儿裴婉儿。据传她疯癫多年,整日喃喃背诵《女诫》片段,实则是在用反讽方式复述禁书内容。
守门老太监见是她来,颤抖着掏出一串铜铃:“裴姑娘三年前就没了……临走前让我交给你这个。”
铃铛内部刻着一行极细小字:“观音无眼,井底有声。子丑交界,镜破魂归。”
林晚舟心头一震。观音无眼??慈恩寺那尊转动手指的观音像,早在五年前就被官方宣布“遭雷击毁”,可民间传言,真身已被秘密移往宫中佛堂;井底有声,分明指向北方边境古井异响;而“子丑交界”,正是午夜子时与丑时交替之际,阴阳交汇,最适合开启秘道之时。
她立刻联络沈知衡。两人借巡查边防之名,重返北境军营。在那里,他们找到了当年戍卒描述的那口古井。井壁刻字依旧清晰,但这次,林晚舟带上了特制油墨与拓纸,轻轻刷过井壁苔痕,竟显现出一层隐形文字:
>“天镜非台,乃脉也。
>根系九幽,枝连六部。
>欲断其影,先焚其根。”
这不是机关图,而是一张**信息网络分布图**。
原来,“天镜台”根本不是某一座高台或镜子,而是贯穿全国的信息监控体系:从各地书院教授到驿站驿丞,从宫中誊抄官到市集说书人,皆有紫宸阁安插的眼线,每日汇总舆情上报,经由特定密码加密后,通过“影槐”传递至中枢。而这套系统的真正枢纽,并不在栖云观,而在皇宫地底??传说中的“皇史?阴库”。
唯一能进入阴库的人,只有皇帝和监国太后。
她决定赌一次。
冬至祭天大典前夕,她向新帝奏请:“臣愿代陛下守夜,诵读《迎圣会始末》,为先烈祈福。”皇帝略作迟疑,终允。
当夜,紫宸殿灯火通明。林晚舟端坐香案之前,手持《记忆录》,一字一句朗读。殿外风雪交加,殿内檀香袅袅。子时三刻,铜漏滴尽,一道轻微机括声自龙椅背后传来。
她不动声色,待巡视太监换岗之际,悄然滑入暗门。
地道蜿蜒向下,越走越是阴寒。墙壁镶嵌夜明珠,映出两侧石龛中供奉之物:不是佛像,也不是祖先牌位,而是一排排青铜面具,每具面具背后挂着一枚玉佩,上刻不同地名??杭州、襄阳、凉州、广州……
她认出来了。这些都是十年前因传播《记忆录》而被处决的“逆党”头目。他们的名字早已从史册抹去,尸体据说焚为灰烬。可这些玉佩,分明是迎圣会成员之间的信物!
她忽然明白了什么。
这些面具,并非纪念死者,而是**操控活人**的工具。每当某个地方出现思想动荡,幕后之人便会启用对应面具的身份,伪造“亡者归来”的假象,煽动混乱,再以平乱之名进行清洗。所谓“玄圭”,不过是这套系统中最高等级的面具持有者。
再往前行,豁然开朗。一间巨大石室赫然眼前,中央矗立一面黑曜石巨镜,镜面浮动无数文字,正实时显示全国各地“问心箱”投递内容摘要。镜旁设有七座玉座,分别代表六部与内廷,唯独主位空缺。
而墙上镌刻八个大字:
>**知者即囚,问者当诛**
她取出随身携带的火折子,正欲点燃帷幔,忽觉脑后生风。
转身刹那,一道素白身影静静伫立。
是章懿太后。
她已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