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校园小说 > 一叶知秋:龙城故事 > 第一百八十七章 烟火与人生

第一百八十七章 烟火与人生(2 / 4)

酱汁和佐料。

    他迫不及待地夹起一筷子送入口中。面条入口,首先感受到的是外层的光滑爽利,紧接着是咬下去时内里的劲道和弹性,软糯却绝不烂糊,越咀嚼,小麦本身的香甜和经过反复揉搓产生的筋道感就越发明显,真是“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猪肉臊子咸香醇厚,腐竹吸饱了汤汁,木耳带来脆嫩的口感,韭菜则提供了清新的风味。而那画龙点睛的老陈醋,酸得醇厚柔和,恰到好处地中和了肉燥的油腻,激发出更深层次的鲜香,与辣椒油的香辣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复杂而和谐的美味风暴,猛烈地冲击着味蕾。

    陈秋铭再也顾不得形象,大口大口地狼吞虎咽起来,额头上很快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这一碗扎实、温暖、充满烟火气的刀削面下肚,仿佛将身体里所有的疲惫、纠结和刚刚经历的情感波澜都冲刷得一干二净。一种纯粹的、源自食物最本真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瞬间将他从那些虚无缥缈的忧虑中拉回现实,抛到了九霄云外。

    心满意足地付了钱,陈秋铭打着饱嗝,开始在站前广场上悠闲地散步消食。夕阳已经完全沉入地平线,天空是深邃的蓝紫色,广场上的路灯和装饰彩灯渐次亮起。广场的一角,几十位穿着统一白色练功服的老年人,正随着舒缓的音乐,动作整齐划一地练习着太极剑,银亮的剑身在灯光下划出道道流光,透着一种宁静致远的气度。另一边,则是完全不同的热闹景象,节奏感强烈的广场舞音乐震天响,一群中年妇女正欢快地跳着舞,脸上洋溢着热情和活力。

    陈秋铭看着这和谐的一幕,心中感慨,这魏次小城的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竟是如此丰富多彩,自得其乐,别有一番安宁踏实的韵味。

    他的目光被广场边缘一位特殊的老人吸引了过去。老人穿着一身洗得有些发白、但依旧笔挺的深蓝色老式铁路制服,头戴同样款式的帽子,身形清瘦,背却挺得笔直。他手里握着一支几乎与他齐肩高的大号毛笔,笔尖蘸着旁边小桶里的清水,正在光滑的石板地面上,一笔一划、聚精会神地书写着。那字迹遒劲有力,结构严谨,带着明显的颜体风骨。

    陈秋铭走近了些,轻声念出地上那水迹未干的字:“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他不由自主地跟着背诵起来,“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老人的笔锋顿了顿,显然听到了他的声音。他抬起头,露出一张布满皱纹却精神矍铄的脸,眼睛不大,却清澈有神。他惊讶地看着陈秋铭,脸上露出了遇到知音般的欣喜笑容:“小兄弟,你……你居然会背《陈情表》?”

    陈秋铭连忙谦逊地摆摆手:“老伯您见笑了。《陈情表》可谓是千古名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古人云,‘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晚辈只是碰巧读过,喜欢这篇文章里蕴含的那份赤诚孝心与家国难两全的无奈罢了。”

    老人放下手中的大毛笔,用一块干净的布擦了擦手,感慨道:“小兄弟啊,我老赵在这广场上,用这清水笔写了这么多年的《陈情表》,来来往往的人,能认出我写的是什么的,不多;能像你这样流畅背出来的,更是凤毛麟角。看来今天,我这是遇到知音了!”他的语气中充满了遇到同道中人的兴奋。

    “知音不敢当,”陈秋铭诚恳地说,“只是恰逢其会,班门弄斧了。我姓陈,叫陈秋铭。”

    “我姓赵,赵援朝。”老人爽快地说,“你就叫我老赵就行,街坊邻居都这么叫。”

    “那怎么行,太不礼貌了。”陈秋铭坚持道,“我叫您赵伯伯吧。”

    老赵哈哈一笑,也不再推辞,指着旁边不远处的长椅邀请道:“陈老弟,要是不急着走,过来坐坐,聊两句?”

    陈秋铭欣然应允。两人在长椅上坐下,傍晚的凉风吹拂,带来一丝惬意。陈秋铭看着老赵一身标志性的打扮,问道:“赵伯伯,看您这一身,是铁路上的老职工了吧?”

    老赵脸上立刻露出了自豪的神情,他伸出三根手指,声音洪亮地说:“没错!我们家,三代都是铁路职工!我父亲,是建国后第一批蒸汽机车司机,那会儿叫‘开火车的’,威风着呢!我,十六岁就接了班,从司炉工干起,烧过煤,后来开了内燃机车

最新小说: 每天都想和反派组cp 下山后,漂亮姐姐蠢蠢欲动 旧爱晚成 逆天神妃至上 枕上危情 我真没想撒狗粮啊 聊天群,但从无限曙光开始 诸天:带着奎托斯杀穿万界 好孕小撩精带空间随军,钓系首长宠上天 长夜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