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根基(1 / 4)

第261章根基

过年的时候何雨水和王思毓并没有回香江,不过打了电话,何雨水没有要求跟何雨柱说话,何雨柱让小满告诉她如果学不好就不用回来了,是鞭策也是鼓励。

1974年的香江,空气中弥漫着劫后余生的萧索。

恒生指数如同退潮后的滩涂,最终在150点附近艰难地找到了暂时的支撑,曾经喧嚣的交易所门可罗雀,只剩下被套牢者的叹息和破产者的绝望。

黄河实业顶层,金融作战实验室的氛围却截然不同。

巨大的电子屏幕闪烁着恒指k线图,那条陡峭下探的曲线末端,是一个个被精准标记的绿色圆点。

“柱子哥,恒指150点,确认筑底企稳。按照你的指令,所有目标——新鸿基地产、恒隆地产、鹰君集团、以及我们筛选出的几家优质工业股——抄底完成。平均成本价低于其每股净资产,甚至接近其上市发行价。资金已全部转化为股权。”

她将一份详细的持仓报告递给何雨柱。

报告上,那些在股灾前风光无限的地产巨头名字后面,此刻标注着令人咋舌的低价和黄河实业赫然在列的大比例持股。

何雨柱接过报告,目光快速扫过关键数据,微微颔首。

“做得好。这些股权,是基石,不是筹码。告诉所有人,没有我的指令,一股都不准动。”

“明白。”小满点头。

她知道,柱子哥的目光早已越过眼前的数字,投向更坚实的未来。

石油风暴带来的巨额财富,被何雨柱注入到了实业当中,他要把根基夯的更实。

将军澳油库三期庞大的工程机械已经进场,打桩声日夜轰鸣,巨大的储罐基础轮廓开始显现。

炼化厂的技术升级方案被敲定,从欧洲订购的最新型催化裂化装置正在装船。

黄河远航的船队规模在悄然膨胀。

然而,何雨柱的目光并未局限在能源。

来自于后世的他深知,香江的根本,在于地,在于人。

“公屋政策,是我们扎根的机会。”在黄河地产的核心会议上,指着墙上挂着的大幅香江地图,新界广袤的土地被重点标出。

“港府为解决股灾后的民生困顿,必然大规模兴建公屋。这是民心所向,也是我们树立‘黄河’品牌、积累政府信任的关键。”

接着他又指向地图:“新界,屯门、元朗、沙田,这些地方的土地,价格跌无可跌。用我们手头的现金,能吃下多少,就吃多少!不要计较一时一地的小利,我要的是未来十年、二十年发展的空间!”

“是,老板!”负责地产板块的阿浪和陈胜齐声应道。

他们眼中闪烁着光芒,跟随何雨柱一路走来,深知他布局之深远。

低价囤积新界土地,配合政府公屋计划,意味着庞大的基建工程、稳定的现金流和未来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

就在黄河实业如同沉默的巨兽,在新界广袤的土地上悄然圈地,为公屋建设和未来新城开发积蓄力量时,一个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死气沉沉的地产界激起波澜。

长江实业主席李超人,在记者会上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为盘活资金,回笼现金,长江实业旗下数个位于市区边缘及新界的新盘,将启动‘建筑面积卖房’(即卖楼)!买家只需支付少量订金,锁定未来单位,即可享受开盘优惠!”

消息一出,市场哗然。

在楼市冰冻、市民普遍观望的至暗时刻,李超人此举无疑是试图打破僵局,用未来的预期撬动当下的现金。

一些被套牢的小地产商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蠢蠢欲动。

消息传到黄河实业。

何雨柱正在审阅将军澳油库三期的施工图,闻言只是抬了抬眼皮,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

“建筑面积卖房李生倒是好魄力,想用别人的钱,撬自己的杠杆。”

他放下图纸,对侍立一旁的陈胜道:“他想玩火,我们就帮他扇扇风。通知下去,我们在新界,特别是毗邻长江那几个新盘的地块,立刻启动平整工程。同时,放出风去,黄河实业将在这些地块上,兴建大型、配套完善的平价屋邨,首批单位,按实用面积发售,价格……定在成本线。”

“成本线”陈胜一惊,“老板,这……我们前期拿地成本虽然低,但加上基建和建筑成本,按成本线卖,几乎没有利润,甚至可能微亏啊!”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何雨柱语气平淡,却带着斩钉截铁的力量,“李生想用‘建筑面积’的噱头和未来的预期吸引买家,我们就用实打实的低价和‘即买即住’的实用面积砸碎他的预期。告诉买家,什么是真正的实惠,什么是画饼充饥。我们的目的,不是赚钱,是让他的楼,一套都卖不出去!”

他顿了顿,眼神锐利:“另外,联系几家相熟的报馆,特别是《明报》,把‘建筑面积’和‘实用面积’的猫腻,以及楼买家在楼市下行期可能面临的风险,好好‘科普’一下。再‘提醒’一下港府有关部门,当前环境下,预售楼制度是否应

最新小说: 赶海:开局觉醒渔具宝库,海洋变我渔场 首富大小姐是农村来的 都市帝王轩 超级财阀,从差点失业开始 重生八零:一脚踹飞恶婆婆 重生都市之修真弃少 我真的只是来打酱油的 玄学大佬三岁半,顶流渣爹靠边站 重生蚊子,肆虐小日子! 重生2001:高贵岳母做我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