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生冲突,迫使胡斯等人出走。
虽说胡斯派有推举神父领兵的传统,但相对于这种学究,大家肯定更信任那种常年在基层摸滚打爬、确实有很多军事经验的神父们。
然而,随着冲突愈演愈烈,塔博尔派得罪了众多教会和世俗领主,时不时需要和其他人交战。
很多神父,不管是有一定军事经验,还是纯新人,都在这个过程中失败了。
他们或是殉道,或是被罢免,退出了指挥的岗位。
而普洛科普,一个之前没什么战斗和胜利记录的人,反而坚持了下来。
这个故事,听起来很让人唏嘘。
但战争,就是这么不讲道理的东西。
硬要说的话,他其实是被西吉斯蒙德他们给“任命”
上去的……
可能是这种履历的原因,普洛科普的整个指挥思路,都和杰士卡本人不太一样。
杰士卡虽然打出了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胜利,但他更注重练兵,关注士兵的训练和纪律;战场上,也都是按照战争的基本原则,有条不紊地打防守反击。
虽然他对于时机和战线本事的把握,远不是普通人能随便学来的,但“看懂”
他的战争思想其实并不难,也可以供其他人参考和学习——这也是郭康很看重他,朱文奎也坚持让他主持练兵的原因。
因为他俩觉得,这种才更适合作为模板。
而普洛科普为代表的一批神父,则是反过来的。
由于没有太多的经验,也没有理论学习的经历,所以,他们的打法非常随性,甚至有点想哪儿是哪儿的感觉。
如果从未来回顾,这种作战方式,确实可以让他获得多次胜利,甚至打出过比杰士卡还夸张的战损比。
胡斯派的战略,也在杰士卡身后,整体战略环境趋向恶化时,反而变得更加激进。
作为对十字军的回应,普洛科普兄弟牵头,一改之前胡斯本人和杰士卡时代,对于其他信仰和教派的温和态度,开始主动对外“输出信仰”
,派遣多支军队,效法英国人的“骑行劫掠”
,前往波兰、匈牙利、神罗,宣传胡斯派教义。
如果当地人不接受,就劫掠和摧毁领地,希望以此破坏公教世界的战争潜力。
胡斯派军队的机动性很强,因此这些行动,在战术上都较为成功。
但这种行为,也引来了很多人的不满,胡斯派的战略处境也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得罪了本来还在看热闹、希望他们和西吉斯蒙德两败俱伤的波兰和匈牙利贵族。
最后,普洛科普在战斗中贸然下令全军追击,结果关键时刻遭到友军背叛,因此而败亡。
到最后,也是输在太看感觉上了。
朱文奎其实对这种指挥官不太放心,但杰士卡和这些人结识比较长,反而觉得和他们打配合很顺手。
杰士卡判断,这个时候,波兰立陶宛联军的主要注意力,已经被吸引到营地门前这一片地方的争夺上。
不管是现在暂时处于下风,还是反击击退这些人,对于整个战局的走向,影响都不是很大。
因为如果这边守不住门口的车垒,波兰人肯定会继续进攻,把兵力都调过来;而根据他的估计,这边的敌人只是一部分。
就算这边击溃了眼前的敌人,以波兰人的习惯,一旦上了头,只会源源不断赶过来。
可以说,不管是哪个结果,都能给意大利人创造机会。
而且,他也迅针对这两种情况做出了对策。
目前,营地里已经基本恢复了秩序。
之前,大部分骑兵,也就是之前跟着唐赛儿出击的那些人,都按照安排在休息待命。
因此,紧急警报出之后,他们才组织起来。
不过拖到现在,他们已经可以随时入场了。
因此,如果普洛科普成功,歼灭了一批波兰人,杰士卡就会把这帮人撒出去,替换之前负责守卫工作的“蒙古营”
骑兵,追击敌人,然后和意大利人配合,反击攻打敌人大营。
反过来,如果普洛科普浪翻车了,没能守住车垒,黏住和消灭敌人,那就把他们放进来。
他安排了黎利率领一批精锐,准备接应,如果情况不妙,就把他们接回来。
火器营的大炮今晚部署很慢,但现在也已经布置的差不多了。
到时候,波兰人肯定会跟着冲进来,就用火炮为主要输出火力,把他们堵在营地里打——杰士卡等人都参与过大都的战斗,对此很有经验,也知道怎么做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