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元军征扶桑,十月上旬出兵,简直就是找死。直接在十月下旬的退兵途中,遭遇了台风。
第二次元军征扶桑,五月初出兵是合理的。但是,因为已经攻过一次扶桑了,扶桑既积攒了战争经验,又修筑了“元寇防垒”,扶桑已经不是那么好打了。
先期的不到四万元军,没有取得什么战果,只能苦苦支撑。
而作为这次东征主力的十万江南汉军,磨磨蹭蹭到六月中旬才从明州出兵,好死不死的是又偏航了,等到了扶桑已经是六月二十四。
江南汉军没有碰防御工事完备的“元寇防垒”,而是占领了平户岛和鹰岛,等到两路大军会师,已经是七月底。
这时候两路大军又因为进军方向起了争执,拖延到八月初一夜,“雹雨风交作,舟不得泊,随惊涛上下触击,皆碎”“洪涛万丈涌山起”,十四万大军又交代了。
所以,不是什么“神风”保卫扶桑,而是客观规律在起作用,元军没有抓住进军的关键时机。
不管怎么说吧,直到五月初八,已经连续五日未见东北风了,赵朔才一声令下,海军正红旗留守釜山港,准备接应。
海军正蓝旗、海军正黄旗,从耽罗岛出发,共载一万八千汉军八旗陆战官兵,连同两个海军旗万户在内总共就是三万八千人,攻向扶桑。
他们的任务,是占据扶桑九州岛一部分地区,为后续赵朔主力大军进军扶桑铺平道路。
必须要快!
还是那句话,五六七月是最适合东向扶桑的季节。赵朔要在八月之前,利用华夏的庞大运力,为后续大军在扶桑囤积至少可用半年的粮草。
两日后,三万八千大军抵达对马岛。
对马岛长一百六十四里,宽三十六里,是扶桑九州岛与高丽之间的日本最大岛屿。
此岛位于扶桑九州最北端,岛区大致呈南长条状,西北隔高丽海峡同高丽相对,东南隔对马海峡同壹岐岛及九州岛相望。
赵朔的先锋军,派四个千户登上了该岛。
如今扶桑的绝大部分地区,已经在“御家人”(镰仓幕府的武士)控制下。
但是,对马岛是个例外。
这里不但从八百年前,就为阿比留氏所统治,而且得到了扶桑朝廷的册封。
如今历史正常发展的话,镰仓幕府会在六年后,以阿比留太郎在扶桑和高丽之间走私为理由,派“御家人”惟宗重尚讨平对马岛豪族阿比留氏,彻底控制该岛。
现在,此岛当然还在阿比留太郎的掌握之中。
阿比留太郎在扶桑的处境尴尬,又在海贸中大发其财,哪里愿意为幕府效忠?
当得知赵朔大军的四个汉军千户登上对马岛后,马上率他的八十多名武士,向汉军投降、
赵朔的先锋军兵不血刃,占领对马岛。
第二天,先锋军在对马岛留下一个千户守卫,其余兵马继续向壹岐岛进军。
壹岐岛已经为镰仓幕府控制了,此岛虽然面积比只有马岛五分之一,但作为扶桑的“初生八岛”之一,人口比对马岛还要多,能有九千多人。
所以,赵朔先锋军派了六个千户上岛。
得知赵朔大军到来,壹岐岛的“守护代”平景助,却是坚决效忠镰仓幕府的。
他一方面紧急派船,向九州地府的“大宰府”送信,一方面率领一百三十四名“御家人”,和一千二百多临时征召的农民,出城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