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重生1958:发家致富从南锣鼓巷开始 > 第1057章 一点警惕性都没有

第1057章 一点警惕性都没有(2 / 5)

sp;   我怔住。

    赵桂兰??赵文娟的母亲,陈玉梅的学生,也是当年“青年女工刺绣速成班”的学员。她不仅活着读到了《迎春辞》的复诵,还把自己的记忆,以最沉默的方式,交还给了历史。

    “她就是第八个。”我喃喃道,“她一直都在。”

    林小满轻声说:“昭昭那双小鞋上的绣字,‘奶奶的手艺还没丢’……她说的‘奶奶’,或许不是赵文娟的祖母,而是赵桂兰。她把手艺传给了儿媳,把记忆藏在了针线里。”

    我闭上眼,仿佛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在灯下穿针引线,一针一线,绣的不是花纹,而是名字,是诗句,是一段不敢言说的过去。

    当天下午,“归音计划”团队召开紧急会议。我们决定启动“第八人计划”??不再只是纪念那七位女徒,而是正式将赵桂兰纳入“灯塔小组”的叙事体系。她的日记残页将作为《蓝鞋丛书》第十二卷出版,书名定为《未署名者》。

    与此同时,社区图书馆主动提出,愿将“女子学堂”木匾永久借展于纪念馆,并联合发起“行走的课堂”项目??每年春季,组织青少年沿着地图上的红点徒步南锣鼓巷,每到一处,由学生朗读当年发生的故事。

    第一站,便是那口老井。

    那天清晨,三十名中学生站在井边,手中捧着复制的识字卡片。卡片上的字迹,是根据杨素芬当年手抄本还原的,内容是一首短诗:

    >“水冷,手冻,

    >可我们还要洗完这一筐衣裳。

    >因为明天,

    >会有孩子穿上干净的校服上学。”

    一名女生朗读完毕,忽然蹲下身,从井沿缝隙中抽出一张泛黄的纸条。我们围过去一看,竟是用铅笔写的几个字:“谢谢你们还记得。”

    没人知道是谁留下的。

    但我们都笑了。

    几天后,一位来自甘肃的老教师来到纪念馆。他姓马,曾是1969年知青宣传队的乐手,参与过《春讯》话剧的配乐演奏。他带来一把破旧的二胡,琴筒上刻着七个名字:李桂花、杨素芬、陈玉梅、林秀英、周玉兰、赵桂兰、阿?。

    “这是当年演出用的琴。”他说,“每次排练结束,她们都会轮流在上面刻下一个名字。说是‘让音乐记住我们’。”

    我把二胡放进展柜,摆在《迎春辞》原稿旁。当晚,我梦见七个少女站在桃树下,手持针线与诗稿,轻轻哼唱一首从未听过的歌。旋律悠远,像是从地底传来,又像从未来飘来。

    醒来时,窗外飘着细雨。

    供桌上的泥鞋不知何时被挪动了位置,七双鞋摆成一圈,中央放着那只小蓝布鞋。雨水顺着窗缝滴落,在鞋面上汇成一条细流,蜿蜒如线。

    我忽然想起阿?在视频里说的那句话:“陈师傅,您教我们的针法,今天种成了林。”

    针法成林。

    我立刻联系云南方面,请求提供“记忆共生林”的最新航拍图。图像传回时,已是深夜。我放大画面,心跳骤然加快??那一千棵桃树,竟隐隐排列成一行巨大的针脚纹路,从高空俯瞰,赫然是一句用刺绣技法写就的诗:

    **“我们活着,是为了让后来者不必低头。”**

    而这行“针脚”,正是按照陈玉梅独创的“三进一退”锁边法排列的。每一棵树的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时代洪流中普通人的悲歌 身份都没曝光,未婚妻就死心塌地了 替身不做了,傅总跪求复合 综影视:姑娘你别跑 重生顶流之横扫娱乐圈 五岁家主驾到,重振家族荣耀 山海戒指 师弟,求求你饶了我吧! 重生后闪婚,绝嗣老公不装了 战神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