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重生1958:发家致富从南锣鼓巷开始 > 第1044章 你说的比唱得好听

第1044章 你说的比唱得好听(2 / 5)

兰,爸爸没能陪你长大,但我把爱种进了泥土。你看,梅花年年开,就像我说的话,终究会被听见。”

    三地声音交错回荡,仿佛时空裂隙被缝合。坐在前排的赵文娟悄悄抹泪,她十岁的女儿仰头问:“妈妈,为什么这些故事以前没人告诉我们?”

    她答不上来,只是紧紧抱住孩子。

    活动结束后,一位退休历史教师留下一封信:“我曾参与编撰1985版中学语文教材,删掉了沈昭引用的莎士比亚段落,理由是‘过于悲观’。今天我才明白,不是那段话太悲观,是我们太害怕真实。”

    这封信让我彻夜难眠。次日,我联系教育部徐怀民老先生,请他协助推动一项倡议:在全国中小学设立“倾听日”,每月最后一节语文课改为“家庭口述史写作课”。没想到三天后收到批复:“试点将在六个省份展开,教材组已着手编写配套读本。”

    更令人意外的是,一个月后,《人民日报》内参刊发专题报道《让沉默者发声:一场民间记忆运动的启示》,文中提到:“真正的社会稳定,不在于消除异见,而在于建立倾听机制。”虽未点名,但配图正是纪念馆门前那棵开花的老槐树。

    舆论悄然变化。曾经避而不谈的学者开始主动联系项目组;一些地方档案馆悄悄开放非涉密资料查询权限;甚至有几位曾在特殊年代担任审查职务的老人匿名寄来笔记,写道:“我知道自己做过错事。请把这些交给能原谅的人。”

    然而暗流仍在涌动。

    六月中旬的一个傍晚,纪念馆突遭断电。安保系统瘫痪近四十分钟,监控记录显示,电力井盖被人撬开,线路遭人为剪断。警方介入调查,却发现作案工具上戴着手套,现场未留下指纹。周野调取周边商铺摄像头,发现一辆电动车驶过巷口,骑手穿着外卖制服,头盔面罩完全遮住脸。

    “不是巧合。”他在电话里语气凝重,“他们不想让我们继续下去。”

    我沉默片刻,反问:“你说,如果我们停了,那些等着说话的人怎么办?”

    他没回答,只说:“我已经把最新一批数据加密上传至柏林节点。另外,我在开发一个新程序,叫‘萤火协议’??只要任意两台参展设备联网,就能自动共享局部内容。就算服务器全毁,展览也不会消失。”

    挂掉电话后,我独自走到地下展厅。这里正在进行布展调整,《被禁之声》特展即将迎来第二阶段:展出从武威军营拼接出的《论情感的政治豁免权》全文。这篇写于1962年的文章提出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当国家以统一思想为名压制个体表达时,它已在本质上背叛了人民主权原则。”

    展板旁,我们将放置一台老式打字机,供参观者敲下自己的“豁免宣言”。第一位体验者是吴德海的孙子,那个写作文称爷爷为英雄的男孩。他认真打出一行字:“我有权记住我不想忘记的事。”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我回头,看见一位穿灰布衫的老人拄拐而入。他站定在沈昭照片前,久久不动。

    “您是……?”我轻声问。

    他转过身,眼角有颗黑痣。“我是陈明远。”他说,“哈尔滨那位乡村教师,是我父亲。”

    我震惊得说不出话。眼前这位瘦弱老人,竟是当年在村小代课、留下梅花印记的陈明远方才通过寻人启事找到我们,却没想到亲自来了北京。

    他缓缓坐下,从怀里掏出一本破旧笔记本。“这是我爸留下的。他在1974年夏天见过沈昭先生最后一面。那时沈先生已被软禁,但他们偷偷见了一次,在南锣鼓巷后街的茶摊上。我爸说,沈先生看起来很疲惫,但仍坚持讲完了三节课。”

    他翻开笔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身份都没曝光,未婚妻就死心塌地了 战神狂医 摆烂上学?反手震惊清北! 综影视:姑娘你别跑 重生顶流之横扫娱乐圈 重生,从救女市长开始 时代洪流中普通人的悲歌 不夜宴 五岁家主驾到,重振家族荣耀 替身不做了,傅总跪求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