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涿水县城内,杨雨带着公安在到处搜查,她不明白烈士功劳证的作用,只要刘凤琴母女拿着王玉宝的功劳证,她们走到全国的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有军队,就有她吃住的地方,走的时候还会给钱和票据。
因为对于烈士,不分地域,那都是他们的战友和手足兄弟,
杨雨哪明白这些?她正在扯着脖子骂那些搜查的公安。
“你们这些废物,一个女人一个孩子,没有钱,没有票,没有介绍信,她们能跑到哪儿去?肯定还在这个县城内,找!一定要......
雪还在下,细密无声,落在纪念馆的青瓦上,像无数未寄出的信终于找到了归处。我将那枚新徽章轻轻托在掌心,铜绿未褪,却已有温润光泽。林小树今早送来时,眼里闪着光:“老师,这是我用外婆留下的模具翻的,她说‘有些东西断了,就得有人接着做下去’。”我问他外婆是谁,他笑而不答,只说等展览那天你就知道了。
煤油灯忽明忽暗,窗外风声渐紧。我翻开今日的访客登记簿,一行字跃入眼帘:“张立文,云南昭通,来访目的:送还一件旧物。”备注栏里夹着一张泛黄的照片??两个年轻人并肩站在铁道旁,一人手里举着信号灯,另一人胸前别着和我手中一模一样的铜徽章。我的心跳漏了一拍。这张照片,我在程建国的遗物箱里见过底片。
不到半小时,门外传来拐杖叩地的声音。一位老人拄着竹杖走进来,左腿微跛,军绿色呢子大衣洗得发白,领口别着一枚褪色的铁路局徽章。他环顾四周,目光停在墙上的“春风铁路线”地图上,那是我们根据黄卫东日记复原的1973年西北铁路建设图,沿线标注着三十多个工人匿名投稿的情感故事。
“您是……张立文?”我轻声问。
他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个油纸包,层层打开,露出一块锈迹斑斑的金属片。“这是当年老程交给我保管的信号钥匙零件。他说,如果有一天春风真能吹进铁道局,就把它交出来。”
我接过钥匙片,指尖触到刻痕??“1958.4.5林修远赠”。眼泪猝不及防地涌上来。林修远,那个在日记本里被黄卫东称为“第一任组长”的人,因拒绝揭发恋人而被下放劳改,死于1960年风雪夜。我们一直以为他的遗物早已湮灭。
“程建国是我师傅。”老人坐下,声音沙哑,“也是我的……爱人。”他顿了顿,仿佛用了半生力气才说出这个词。“那时候,我们值夜班,在隧道里接电线,他总把最冷的位置留给自己。有次塌方,他把我推出去,自己被砸断了三根肋骨。送医路上,他攥着这把钥匙说:‘要是我走了,替我把春天种进铁轨缝里。’”
我颤抖着打开档案柜,取出林修远的铁盒。将两块钥匙碎片拼合,严丝合缝。盒底压着一张手绘图纸,正是这把信号钥匙的设计稿,署名下方写着:“愿此钥开启的不仅是轨道,更是人心。”
张立文盯着图纸看了许久,忽然笑了:“原来他真的改了设计。当年局里说这钥匙太花哨,非要换成统一制式。可老程偷偷在每批钥匙上都刻了暗纹??你看这叶脉纹路,其实是槐树叶子。”
我猛地想起什么,快步走到展厅角落,掀开“未达之信”展区的幕布。那台复刻录音机正循环播放陈明远的遗言,而在它下方,静静躺着巴特尔寄来的羊皮卷。我取下卷轴,对着灯光细看,羊皮背面竟有一行极淡的铅笔印:**“信号钥匙=春风坐标”**。
“您知道巴特尔吗?”我问。
张立文瞳孔微缩:“那个蒙古邮差?他七十年代帮我们转运过一批书。《莎士比亚全集》《希腊神话》,还有……一本《飞鸟集》。当时被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