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原来,沉默的爱,也需要被看见。”
林婉儿知道,她所做的,不只是记录,而是在唤醒一种久违的情感。
她继续奔波在全国各地,寻找那些被岁月掩埋的故事。
有一次,她在东北的一个小村庄里,遇到了一位年过九旬的老人。他的妻子在几十年前去世了,但他依旧每天为她煮饭,摆上一副碗筷,仿佛她从未离开。
“她爱吃鱼。”老人笑着说,“我每天都会做一条鱼,放在她常坐的位置。”
“我知道她不在了,但我觉得,她还在我身边。”
林婉儿看着桌上那副空碗筷,心中一阵酸楚。
她为老人拍摄了一段影像。画面中,他坐在饭桌前,一边吃饭,一边轻声说道:
“今天外面下雪了,我给你留了热汤。”
“你最爱喝汤,记得吗?”
影像播出后,无数观众留言:
“原来,有些人,即使离开了,也从未真正离开。”
“沉默的爱,是世界上最长情的陪伴。”
林婉儿坐在书房里,窗外的槐花依旧飘落,阳光洒在她的书桌上,温暖而宁静。
她知道,沉默的声音,从未停止。
她愿意,继续做那个记录者,做那团火的守护者,让它永不熄灭。
林婉儿的《沉默的声音》系列纪录片播出后,不仅在国内引发了广泛共鸣,也引起了海外华人的关注。许多旅居海外的老人通过亲友联系到她,希望她能记录下他们那段尘封已久的情感。
有一天,她接到一个来自加拿大的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声音有些沙哑,但依旧清晰。
“林小姐,我是张启明。”老人说道,“我年轻时,在上海认识了一个女孩。她叫沈佩兰。”
林婉儿立刻记起了这个名字。她在整理旧资料时,曾在一份泛黄的日记本里看到过这个名字,但并未深入挖掘。
“我们相识于1947年,那时我刚从燕京大学回来,在上海的一家报社工作。佩兰是报社的一名打字员,她很安静,话不多,但眼神里有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
林婉儿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
“那时候,我常常写稿到深夜,她就坐在我对面,打字,不说话,但我知道她一直都在。”
“后来,局势变了,我必须离开。我给她写了一封信,说等我回来。可那封信,我始终没敢寄出去。”
“我一直想,如果她知道我走了,会不会怪我?会不会等我?”
“直到前年,我才从一个老朋友口中得知,她一直未婚,晚年住在苏州的一座老宅里,直到去世。”
林婉儿的心微微一颤。
“她……留下什么了吗?”
“有一本日记。”老人轻声说,“她去世后,家人整理遗物时发现的。里面有一张我的照片,还有一页,只写了三个字??‘等你来’。”
林婉儿的眼眶湿润了。
“我想请您去苏州一趟,替我去看看她的老宅,替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