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芬,我知道你有你的使命。我不怪你,因为我相信,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我。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即使我们不能在一起,我的心,也永远属于你。”
林婉儿的手微微颤抖。她终于明白,李文轩的死,并非偶然,而是一场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她将这本笔记本带回了家,开始整理这些信件,并计划将其纳入纪录片的素材中。
与此同时,她收到了一封来自海外的明信片。上面只有一句话:
“谢谢你还记得我们。”
落款是王素芬。
林婉儿捧着这张明信片,久久无法言语。她知道,这是王素芬对她的认可,也是对她讲述这段历史的鼓励。
她继续整理资料,撰写纪录片的旁白。她将这部纪录片命名为《沉默的火焰》,因为她相信,即使在最黑暗的年代,也有人用沉默守护着内心的火焰。
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她邀请了几位当年与李文轩、王素芬有过交集的老人,坐在老茶馆的长桌旁,讲述那段尘封的往事。
“我记得王老师。”一位名叫赵美兰的老人缓缓开口,“她总是很安静,很少说话。但她的目光里,有一种说不清的悲伤。”
“有一次,她带我们读《诗经》,念到‘死生契阔,与子成说’,她突然停了下来,眼眶红了。我们都不敢出声,只能静静地坐着。”
“那天晚上,我偷偷去找她,问她为什么难过。她只说了一句:‘有些人,注定不能在一起,但他们的灵魂,会永远相伴。’”
林婉儿听着,心中一阵酸楚。她终于明白,王素芬为何选择沉默。她不是不想说,而是无法说。
“她爱他,但时代不允许。”林婉儿低声说道,“她用沉默,守护了他的尊严。”
另一位老人,曾是李文轩的学生,名叫陈建国,缓缓开口:“我记得李老师临终前的样子。他很平静,甚至带着微笑。他让我们不要难过,说他要去一个没有痛苦的地方。”
“那天,王老师来了。她站在床边,一句话也没说,只是握着他的手。后来,他闭上眼睛,她也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林婉儿的心仿佛被什么紧紧揪住。她终于明白,王素芬为何会远走他乡。她不是逃离,而是带着李文轩的魂魄,去了一个没有人能打扰的地方。
纪录片拍摄结束后,林婉儿回到家中,开始剪辑。她将王素芬的故事,作为纪录片的高潮部分,配合李文轩的日记片段,以及老人们的讲述,构建出一个完整而沉重的历史画面。
她为这部纪录片取名为《沉默的火焰》。
当纪录片播出后,反响比她预想的还要强烈。许多观众留言,表达对李文轩和王素芬的敬意。一位网友写道:
“我曾经以为,爱情就是轰轰烈烈。但看完这部纪录片,我才明白,真正的爱情,是在沉默中守护,在痛苦中坚持。”
另一位网友则写道:
“李文轩和王素芬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我的父母。他们也曾在那个年代相爱,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分开。他们的爱情,没有结局,但他们的记忆,却一直留在彼此心中。”
林婉儿看着这些留言,心中五味杂陈。她知道,自己所做的,不只是记录历史,而是在唤醒一种沉睡的情感。
与此同时,她也接到了来自海外的电话。是王素芬。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