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战争。”
“我们总是谈论和平,却很少谈论战争的代价。”
“感谢林教授,让这些沉默的声音被听见。”
“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见证。”
她看着这些留言,眼中泛起泪光。
她做到了。
她让阮文忠和李明远的故事,被更多人听到。
她让那些被战争吞噬的人们,不再沉默。
然而,她也清楚地知道,这不仅仅是她的胜利,也是她的责任。
她开始计划第五部纪录片,主题是“真相的代价”。
她想探讨一个更敏感的问题:为什么有些真相,会被掩盖?为什么有些记录,会被视为威胁?为什么有些声音,必须被压制?
她知道,这将是最危险的一部纪录片。
但她已经做好了准备。
她开始整理阮文忠和李明远留下的所有资料,包括那些从未公开的采访、手稿、照片,甚至是一些被官方列为“敏感”的档案。
她联系了几位曾在政府机构工作的前官员,希望能从另一个角度了解那段历史。
她还联系了阮文忠的儿子阮明辉,希望能了解更多关于他父亲失踪前的细节。
阮明辉已经年过六十,住在西双版纳,过着半隐居的生活。接到林淑芬的电话时,他沉默了很久,才缓缓开口:“林阿姨,我父亲的过去,我不想再提了。”
林淑芬理解他的心情,但她还是请求他:“明辉,如果你愿意讲,我想听。如果你不愿意讲,我也尊重你。但我希望你知道,你父亲留下的东西,正在影响越来越多的人。”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一声叹息:“林阿姨,我父亲曾对我说过一句话,我一直记到现在。”
“什么话?”
“他说,‘如果有一天我消失了,请继续讲述那些未被讲述的故事。’”
林淑芬的心猛地一颤。
她轻声说:“我会的。”
挂断电话后,她坐在书桌前,翻开阮文忠的手稿,继续整理。
窗外,北京的夜色依旧深沉,街道上的车流如同时间的河流,永不停息。
她知道,自己已经走得太远,无法回头。
但她也知道,她必须继续走下去。
因为她答应过阮文忠,也答应过李明远。
她要让世界知道,他们看到了什么。
她要让世界知道,真相从未沉默。
林淑芬坐在北京的家中,窗外的梧桐树在风中轻轻摇曳,叶片发出沙沙的声响。她刚刚结束了一场关于战地新闻的讲座,回到家中,身心俱疲,但内心却依旧翻涌着无法平息的情绪。她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远远超出了一个普通学者的职责范围。她不是在记录历史,而是在重塑历史。
她将阮文忠的手稿摊在桌上,一页一页地翻阅,试图从中找出更多被遗忘的细节。这些手稿记录了他在柬埔寨的所见所闻,也记录了他对战争本质的深刻思考。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战争不是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