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睡?”
“下来喝水。”墨小染走上前,将手里另一杯温水递给他,“爸爸,喝点水。”
墨洐释接过水杯,看着女儿在夜色中清亮沉静的眼眸,心中那根紧绷的弦,似乎松动了几分。
他抬手,轻轻揉了揉她的发顶。
“快去睡吧。”
“嗯,爸爸也早点休息。”
没有过多的言语,但那份无声的理解与陪伴,胜过千言万语。
墨小染转身上楼,她知道,有些风雨,需要父辈去面对。
而她能做的,就是努力成长,让自己变得足够强大,强大到有一天,也能为他们撑起一片天空。
暑假的最后几天,墨小染开始预习高中的课程。
书桌的一角,摆放着温蝶儿送的那条银质手链,在台灯下泛着冷冽而坚韧的光泽。
窗外,秋意初显。
十五岁的夏天即将结束,一段新的、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高中生涯,正等待开启。
墨小染合上书本,目光沉静地望向远方。
她已准备好,迎接一切。
京大附中的校园,与圣约斐是截然不同的气象。
少了精致雕琢的贵族感,多了几分历史的厚重与学术的肃穆。
参天的古木,红砖砌成的老教学楼,墙壁上爬满了岁月斑驳的常青藤。
行走其间的学生,脸上大多带着一种目标明确的专注,步履匆匆。
墨小染被分在了高一(一)班,重点班中的重点班。
在这里,家世背景被最大限度地淡化,成绩与实力是唯一的通行证。
她的新同桌是一个叫周念的女生,戴着厚厚的眼镜,永远埋首在题海或厚厚的原文书里,话极少,偶尔交流也只限于学术问题。
开学第一天,班主任——一位不苟言笑、眼神锐利的中年数学特级教师,就在班会上明确表态:“在这里,你们的过去我不关心。我只看你们从现在开始,每一份作业,每一次考试所展现的态度和能力。京大附中不是温室,是竞技场。”
话语掷地有声,班内一片寂静。
墨小染能感受到空气中无形的压力,却也隐隐有种兴奋。
这才是她想要的,纯粹凭实力说话的地方。
课程难度和进度远超初中。
物理老师用略带口音的普通话推导着晦涩的公式,化学实验报告要求精确到毫厘的数据分析和误差讨论,语文课的文本分析直接切入哲学思辨层面。
墨小染像一块被投入急流的海绵,必须调动全部心神才能跟上节奏。
她依旧保持着那份沉静。
课堂上,她眼神专注,笔记简洁精准;图书馆里,她总能迅速找到需要的参考书,一坐就是一个下午。
她不参与女生间关于明星、八卦的讨论,也极少在课间喧哗。
那份超乎年龄的沉稳定力,很快引起了各科老师的注意。
齐司衡也考入了京大附中,在隔壁(二)班。
偶尔在走廊或操场遇见,两人依旧是点头之交,并无多话。
但墨小染能感觉到,他看向自己的目光里,少了初中时的审视,多了几分同在一所顶尖学府、类似“同类”的确认。
然而,豪门的烙印,并非换个环境就能彻底消除。
它体现在一些细微之处。
开学一个月后的秋季运动会,是京大附中一年一度的大事。
各班需组织方阵入场,并积极报名参赛项目。
体育委员在班内动员,项目表传了一圈,3000米长跑和女子跨栏这两个难度高、又累又容易出丑的项目,始终无人问津。
体育委员是个阳光开朗的男生,挠着头,有些为难地看着班里为数不多的女生。
目光扫过墨小染时,犹豫了一下,终究没敢开口。她通身那股清冷沉静的气质,仿佛与跑道上的汗水和尘土格格不入。
墨小染正低头看着手里的化学竞赛题集,感受到短暂的安静和若有若无的目光,她抬起头,目光平静地落在体育委员手里那张空白的报名表上。
“3000米,我可以试试。”她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班内瞬间安静下来,连埋头苦读的周念都惊讶地推了推眼镜看向她。
体育委员更是愣住了:“墨小染同学,你……确定?3000米很辛苦的。”
“嗯。”她只应了一声,便重新低下头,仿佛刚才只是答应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运动会那天,秋高气爽。当墨小染穿着一身简单利落的运动服,站上3000米起跑线时,吸引了全场不少目光。
她身姿挺拔,在一群或紧张或兴奋的选手中,显得过于平静。
发令枪响,她并不争先,而是按照自己的节奏,稳定地跑在队伍中后段。
步伐均匀,呼吸平稳。阳光洒在她白皙的脸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她却连眉头都没皱一下。
看台上,林薇薇特地跑来给墨小染加油,喊得声嘶力竭。
齐司衡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