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成绩公布那天,墨小染正在舞蹈室跟着沈老师练习一支新的芭蕾变奏。
手机震动,是林薇薇发来的爆炸式信息,一连串的感叹号和表情包,附上了成绩查询系统的截图。
墨小染点开图片,目光落在那个总分上——一个足够让她稳入京大附中的分数,甚至超出了她自己的预期。
她平静地关掉图片,回复了林薇薇一个“恭喜”的表情,然后继续未完的舞蹈动作。
沈老师看着镜子里气息平稳、动作依旧精准到位的学生,眼中流露出满意。
这份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力,远比一个高分更难得。
毕业典礼上,墨小染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之一上台领取证书。
她穿着圣约斐的毕业礼服,站在台上,目光扫过台下熟悉的面孔。
林薇薇在用力挥手,陈珂在憨厚地笑,齐司晴表情复杂地别开脸,齐司衡……他坐在角落里,目光与她有瞬间的交汇,平静无波,却又像包含了千言万语。
校长念到她的名字,提到她在艺术和科技方面的突出表现。
台下响起掌声。
墨小染微微鞠躬,接过证书,神情依旧是惯有的沉静。
没有激动人心的演讲,没有泪洒当场的不舍。
她的毕业,如同她这个人一样,安静而郑重。
属于圣约斐的篇章,翻过去了。
暑假,墨小染并没有彻底放松。
国赛的日期临近,她和陈珂通过线上会议继续完善着他们的项目。
同时,简寂开始带着她接触一些更实际的事务。
比如,阅读寂墨集团部分非核心业务的季度财报摘要,听简寂分析其中的关键数据和市场逻辑;比如,陪同简寂参加一些小型、私密的女性企业家沙龙,安静地坐在一旁,观察那些在不同领域取得成功的女性如何交谈、如何思考、如何应对挑战。
墨小染像一块永不饱和的海绵,沉默地吸收着这一切。
她开始明白,豪门的底蕴,不仅仅体现在财富和地位,更体现在视野、格局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上。
七月中旬,墨家老宅来了一位意外的访客——温蝶儿。
这位脾气不好的孤傲温家大小姐,如今已是国内小有名气的独立设计师,风格特立独行,名字与外表严重不符的高挑御姐。
她依旧是简寂的狂热粉丝,但多年的历练,让她那份“唯粉”的狂热沉淀为更深的欣赏与挚友情谊。
她是来看望简寂,也是特意来看看墨小染。
看到墨小染的第一眼,温蝶儿锐利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惊艳。
她绕着墨小染走了一圈,毫不客气地评价:“寂寂,你这女儿,真是被你养出来了。这气质,这骨相,绝了!”
墨小染对这位气场强大、言辞直接的温阿姨有些好奇,但并不畏惧,只是礼貌地问好。
温蝶儿大手一挥,丢给墨小染一个包装精美的盒子:“见面礼。”
里面是一条她亲自设计的、风格极其简约却充满力量感的银质手链,造型像缠绕的藤蔓,中间镶嵌着一颗小小的、未经打磨的原石。
“女孩子,光柔不行,还得有点硬骨头。”温蝶儿说着,意有所指地看了简寂一眼,显然知道些学校里的事情。
墨小染接过,真诚道谢:“谢谢温阿姨,我很喜欢。”
温蝶儿在京市期间,偶尔会拉着简寂和墨小染一起去逛美术馆,看先锋戏剧。
她的审美尖锐而独特,点评往往一针见血,毫不留情。
墨小染跟在她和简寂身边,听着那些迥异于学校教育的观点碰撞,感觉像是打开了另一扇看世界的窗户。
一次,在看完一场极其抽象、大部分人都表示看不懂的现代舞演出后,温蝶儿问墨小染:“你觉得怎么样?”
墨小染思考了片刻,认真回答:“我看不懂它想表达的具体故事,但舞者身体的挣扎和释放,灯光营造的窒息与希望,让我感觉到一种……很强烈的情绪。可能,有些艺术不需要被‘看懂’,只需要被‘感受’。”
温蝶儿闻言,难得地露出了一个堪称愉悦的笑容,对简寂说:“听见没?你这女儿,灵性着呢。”
盛夏的尾声,墨小染和陈珂飞往南方城市,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总决赛。
这一次,他们的准备更加充分,模型经过多次优化,数据支撑坚实,陈述也更加流畅自信。
最终,他们凭借项目的独特视角、扎实研究和明确的应用潜力,再次斩获一等奖。
站在更高的领奖台上,镁光灯闪烁,墨小染的心境却愈发平和。
她看到了更广阔的天空,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与无限可能。
载誉归来,京大附中的录取通知书也安静地躺在了她的书桌上。
一切似乎都沿着预定的轨道顺利前行。
然而,一则从海外传来的消息,打破了墨家表面的平静。
墨洐珏,墨洐释那位传闻早已在三角区失踪甚至死亡的哥哥,竟然真的有消息传来——并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