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因北有袁绍势大,田楷、公孙瓒、黑山贼、匈奴人,其而攻之,自顾不暇。
南有袁术势盛,攻无不克,战无不取,诸侯皆避其锋芒,无暇来犯。
今绍已据四州之地,拥百万之众,此诚不可与之争锋。
术据有江淮之地,海内人望,财富而民殷,兵精而粮足,此诚不可图也
主公据关中之地,为九州腹心,正可假天子之大义,号令诸侯牵制南北二袁,趁此时机,以图自身。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若据蜀地以连关中,坐观天下纷争,而养众人之望,此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先秦之所以兴隆也。
今刘璋暗弱,张鲁怀异,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明公既大汉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猛将如云,谋士如雨。
若跨有蜀地、关中,连宛洛、兖州,关函谷以绝四方,绝虎牢以隔诸侯。
内和诸戎,南抚夷越,外令诸侯,以抗二袁,坐观成败,静候风云。
只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兖州之军以向青、徐,明公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关中铁骑以下豫扬。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明公者乎?诚如是,则三兴炎汉,霸业可期。”
曹操闻听此言似醍醐灌顶,如鱼得水!
明面上假天子诏,号令天下诸侯以抗二袁,实际上暂避其锋芒,趁诸侯牵制二袁之时,暗中夺取蜀地。
届时以蜀道之难,连关中、宛洛,接兖州之地。
只需遣精锐之兵,堵死函谷关、虎牢关、汜水关、轘辕关等关隘,就可坐观天下,以待时局有变。
他甚至还没假天子之诏,以盟主之名,遥控九州诸侯伐袁,搅动天下风云。
闻听司马懿之言,畅想未来愿景,原本因此前接连兵败,数位心腹大将降袁之事,而心思阴沉灰暗的曹操,只觉豁然开朗,前途一片光明!
于是,曹操称“善!”,拜司马懿为谋主,同归洛阳。
其实别看司马懿这番话说的好听,其实天数有变,时局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一旦出仕,就没有绝对必胜之谋划,只有不出仕,不为人出谋划策,才能言必胜。
可事已至此,被逼无奈而出仕的他,也只得为曹操想了一条较为稳妥的路线。
在他私心想来,以蜀中之天险,凭借大汉四百年来在东都洛阳与西都长安周遭建立的众多地利关隘。
不说出去打别人,龟缩关隘之中,隐隐退至诸侯身后,足以熬死在关外的军阀混战。
再不济洛阳八关,长安五关,加上蜀道之难,怎么也能坚守至他的有生之年,绝对是目前为止最为稳妥之法。
反正他才十七岁,就熬呗,熬到他七十岁,等二袁皆老死,群雄尽束手,他再替曹公铁骑出关中,精兵出蜀地,实现今日所言之大业!
与此同时,淮南。
随着寿春宫的一道道崭新的政令,在阎象夙兴夜寐的黑眼圈中完善颁布。
江淮两岸的百姓又一次热闹起来,都在津津乐道的讨论这次的寿春大比!
原来袁公欲择优取士,于寿春学宫开办科考,江淮两岸凡有识之士,自负才华者,皆可来寿春赴考。
届时金榜题名,皆三甲之士,共一百零八人,皆可于各地为官,或为一方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