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三万换百万(3 / 4)

他信心满满。

赵小虎小心翼翼地揭开另一个木箱盖子,里面垫满稻草,捧出一个深腹碗:“还有这个,叔您看!

粉彩婴戏图的碗!

品相挺完整,红红绿绿的画着娃娃抱着大鲤鱼,底下写‘大清雍正年制’!

花了五百块!

卖家说是库房里翻出来的。”

碗看着确实喜庆。

王海柱也打开一个包袱,里面包着三件盘子碗:“这儿还有件乾隆的斗彩小碟,两件民国的粉彩花鸟碗,都挺开门,花了一千一。”

陈光阳仔细看了看那件所谓的雍正粉彩碗,画工虽细但稍觉呆板,釉色也新亮了些。

“清晚期的仿雍正制品,或者民窑精品。

那个斗彩小碟成色还不错,但也是普通官窑水准。

加起来后世能卖到百十来万算不错了。

至于那对成化款梅瓶,青花色偏灰,画工线条略显僵滞,‘成化年制’款识书写也过于规整,更像是清中期或民国的仿品。

但瓶形周正,完整无损,当个装饰老件,后世几十万也是值的。”

“家具呢?就这个大的?”

陈光阳的目光落到那个裹得像个粽子一样的长条形大件上。

三人合力,费劲地解开麻绳和破棉絮,露出里面物件的真容……是一件颜色深沉厚重、线条简洁的方桌!

桌面由几块板子拼成,有明显接缝,腿足粗壮,带着些雕花,但刀工算不上顶顶精细,整体散着旧物特有的光泽。

“叔,枣木的!

老方桌!

清代的!”

赵小虎拍着厚实的桌面,“看着可有年头了,结实得很!

在一个四合院人家收的,说家里没地方摆急用钱,花了八百块拿下!

就它占地方最大!”

“清晚期北方民间的老红方桌!”

陈光阳上手摸了摸,敲了敲,沉稳是沉稳,但木质纹理、密度与他记忆中顶级硬木有差距,雕工是典型的民俗风格。

“用料扎实,年份够老,这种老物件在家具收藏热起来时,也能卖个十几二十万,毕竟年头摆在这儿。”

“还有杂项呢?”

陈光阳又指着地上几个不起眼的小包袱。

李铁军连忙翻找,拿出一个小布包,里面裹着几样东西:一个灰扑扑的铜香炉,一个小巧的玉蝉挂件,还有一个紫檀木的小笔筒。

“喏,叔,这些花了大概七百。

铜炉感觉是老铜,玉蝉是灰玉,雕的还行,笔筒看着木质不错。”

陈光阳看了看,铜炉是晚清样式,玉蝉是普通地方软玉料,笔筒做工尚可但料普通。

几件小玩意儿,加起来后世能值个几万块钱吧。”

最后,李铁军又提溜出两个大麻袋:“这还有一堆,收的最便宜的!

旧书刊,几十本线装书看着有点年头,还有些旧年画、破旧的木头框子什么的,是在一个大杂院打包收的,花了不到两百块,添头!”

陈光阳的目光扫过地上的所有物件……

祝枝山仿品对联、疑似雍正仿品粉彩碗、光绪仿品成化款梅瓶、乾隆斗彩碟、老枣木方桌、民国粉彩碗、铜炉、玉蝉、笔筒以及一堆破旧杂项……

他迅在脑海里进行估算。

虽然三个小子肯定没少让人忽悠,收来的东西也大多数都是假的。

但!

就算是假的,这些东西放在后世也价值几百万!

“嗯,还行。

没白跑。”

陈光阳把这个数字压在心底,脸上依旧波澜不惊。

三万块换后世几百万,在这个绝大多数人月薪几十块的年代,已经是惊人的暴利!

这结果符合他的预判……三个精力旺盛但眼力有限的小伙子,能在龙蛇混杂的京城市场买到这些开门的老物件。

里面掺有晚清民国的仿品和民间普品,已经算是捡漏成功,远普通生意的收益了。

关键是埋下了未来的种子。

“叔,您看……成吗?”

李铁军看着他平静的脸,心里有点打鼓,刚才的热乎劲儿降下来一些。

赵小虎和王海柱也紧张地看着他。

陈光阳的目光再次扫过地上堆得满满的“收获”

,最后落在三人身上,尤其多看了王海柱额角的伤一眼。

“活儿,干得不错。”

他用平静的语气给予肯定。

“东西……都收拾进西屋空房间去,码放稳当点,别磕着碰着了。

回头我再细看。”

他指了指偏房。

“是!

叔!”

听到陈光阳说“不错”

,三人脸上瞬间又绽开了花,那股巨大的成就感和付出得到认可的满足感再次涌了上来,之前的疲惫一扫而空。

“去灶房,热乎粥在锅里,腌菜坛子边上有新渍的咸菜瓜。”

陈光阳摆摆手,“吃饱了就去

最新小说: 别给我刷黑科技啦 废婿之隐龙觉醒 被他吻时心动 官妻 宦海狂澜 无敌大百科[快穿] 亲妈重生在七零,带着崽崽杀疯了 重生1985,从卖火锅开始成为世界首富 哄我婚前试爱?闪婚哥哥死对头他才后悔 乱世帝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