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的学生们又陷入了思考,有的同学轻轻咬着笔头,有的同学用手托着下巴。
过了一会儿,类轩同学举起了手,语文课老师点头让他回答。
李明站起来说道:
“骗子的语言特点先是极具诱惑性,他们把布料描述得无比神奇,什么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丽,这让皇帝听了很难不动心;其次是带有威胁性,说愚蠢或不称职的人看不见,这就给皇帝和其他大臣造成了心理压力,让他们不敢轻易说出自己看不见的事实,只能顺着骗子的说法走。”
语文课老师听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神情,说道:
“类轩同学总结得很到位,骗子的语言确实有这些特点,他们正是利用这样的语言特点,成功地实施了骗局。
那现在大家再思考一下,从这段语言描写中,还能看出骗子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学生们再次开始思考,教室里安静得能听见大家的呼吸声。
不一会儿,张华同学举起了手,语文课老师示意他回答。
王南同学再次举手并回答说:
“从这段语言描写中,能看出骗子非常狡猾和奸诈,他们很清楚皇帝的心理,知道怎么用语言去迎合皇帝,同时又设置陷阱让皇帝自己跳进去,而且他们说谎的时候面不改色心不跳,一点都不心虚。”
语文课老师微笑着说:
“王南同学分析得很准确,骗子确实狡猾奸诈,他们为了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不择手段。
那大家再想想,如果谎帝一开始就保持清醒的头脑,没有被骗子的语言迷惑,故事又会怎样展呢?”
学生们又热烈地讨论起来,有的同学说如果皇帝保持清醒,就不会上当受骗,骗子也就无法得逞;有的同学说即便皇帝一开始清醒,但在周围大臣都随声附和的情况下,也可能会被影响,不过最终可能会现骗局。
大家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学生们,老师带领着你们继续来看看课文的第5自然段的内容,这段文字是这样的:{“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
皇帝想。
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
他相信他自己是无须害怕的。
虽然如此,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别的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况比较妥当。
},这段话是皇帝此时的心理描写,哪位学生可以来说说皇帝是怎样的心理吗?”
教室里短暂安静后,王雨欣同学率先举起了手,得到语文课老师允许后站起来说道:
“从这段心理描写能看出皇帝其实心里很矛盾。
他一方面很想知道衣料织得怎么样了,这体现出他对新衣服的好奇和期待;但另一方面,他又担心自己看不见布料,因为骗子说过愚蠢或不称职的人看不见,所以他心里有些不大自然,这表明他其实对自己的能力有所怀疑,害怕自己真的是愚蠢或不称职的。”
语文课老师听后,赞许地点点头,说:
“王雨欣同学分析得很细致,皇帝确实有这样的矛盾心理。
那大家再深入思考一下,皇帝为什么会陷入这样的矛盾中呢?”
学生们又开始认真思索起来,有的同学皱着眉头,有的同学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过了一会儿,沈喃同学举起了手,站起来回答:
“皇帝陷入这样的矛盾,是因为他既想满足自己对新衣服的欲望,又害怕面对自己可能愚蠢或不称职的现实。
他作为一国之君,很在乎自己的形象和权威,不想被别人认为是愚蠢或不称职的,所以才会这么纠结。”
语文课老师露出满意的笑容,说:
“沈喃同学理解得很深刻,皇帝的这种矛盾心理正是他性格中虚荣和自欺欺人的体现。
那接下来,我们再看看皇帝接下来又会有什么样的举动呢?那我们继续来看看课文的第21自然段。”
“课文第21自然段是这样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
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这段话也是皇帝此时的心理描写,哪位学生可以来说说皇帝是怎样的心理吗?”
教室里安静片刻后,辰垚同学缓缓举起了手,在得到语文课老师示意后站起身来,说道:
“从这段心理描写能看出皇帝此时极度恐慌和自我怀疑。
他现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后,觉得这骇人听闻,开始不断质疑自己,怀疑自己是不是愚蠢的人,甚至怀疑自己够不够资格当皇帝,这体现出他内心充满了恐惧,害怕失去皇帝的尊严和地位。”
语文课老师听后,轻轻拍了拍手,说:“辰垚同学解读得非常精准,皇帝此刻的心理确实充满了恐慌与自我否定。
那大家再想一想,皇帝这种心理对他接下来的决策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