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包,里面装着她攒的玻璃小兔子,听见这话,凑到苏康跟前:“苏大哥,我跟您去大兴县!我会武功,可以保护您,还会帮您记账,您带上我呗!”
“这?”
苏康迟疑不定,急忙看向阎武,想征询他的意见。
“大人,就让兰兰跟着您去吧,多带些人跟着,也好有个照应。”
阎武自然是懂得自家女儿的心思,沉吟了一下,就点头同意了。
“还是爹最好!”
阎兰兰得到父亲的应允,顿时喜上眉梢,不由得抱了抱阎武的胳膊。
苏康看了看阎武,又看了看阎兰兰,知道拗不过她,无奈而又好笑:“带你去可以,但到了那边,可不能像在武陵这样调皮,要听柳青姐姐的话。”
阎兰兰立马点头,就把布包往柳青手里一塞:“柳青姐姐,我这就去收拾行李,把土豆种也带上,咱们在京城种土豆!”
接下来的几天里,苏康一直在忙着交接事宜。
在县衙里跟周文彬、李修、苗青山和吴仲等人核对完工坊的分成账目,并嘱咐他们如何应对即将到任的新县令,该如何抱团维护武陵县衙及武陵百姓的利益;又去各个工坊查看了一下生产状况,并接见了全体护卫队队员,来了个临别前的总动员。
他组建的护卫队,经过不断扩充,规模已经达到了一千人,总部就在苗家寨附近,人人手握新式的武器,可谓武装到了牙齿,足以应付一切来犯之敌,保护好他的苏记集团和众人的安全。
而且,他还找到阎武,暗中嘱咐他继续秘密招兵买马,慢慢扩编护卫队,养兵的费用由苏记商贸集团来出。
接任武陵的新县令姓孔名杰,是个被贬的英州通判,由于得罪了上司英州知府,就被贬到了武陵来,为人倒还清正廉洁。
苏康经过观察,发现此人还算正直,就放心了不少,痛痛快快地跟他办理好了交接事宜。
出发的那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武陵城的东门口就挤满了人,人们自发地前来为他送行。
鲁琦、鲁钰、阎武和阎智杰等人站在了人群队伍的最前面,满脸的依依不舍。
苏康刚走到城门,苗家阿婆就上前拉住他的衣袖,把装着半篮子熟鸡蛋的竹篮塞进他手里:“大人,这鸡蛋煮熟了,路上饿了吃。您到了大兴县,可别忘了咱们武陵的百姓啊!”
苏康只好勉为其难地收下了。
孩子们也围了上来,把小手里的田园画递到苏康面前,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仰着头说:“苏大人,我画的是您教我们种土豆的样子,您要记得回来看看我们!”
苏康接过画,指尖触到孩子们温热的小手,眼眶变得有些发热。
他抬手摸了摸小姑娘的头,又看向围过来的百姓,声音有些沙哑:“大家放心,我到了大兴县,定会常记着武陵的好。等以后有机会,我一定回来看看大家,看看咱们的稻田,咱们的工坊。”
王刚和一名护卫队密探分别牵着一辆马车走过来,车帘已经掀开,杨菲菲扶着杨老头上了后面的一辆马车,阎兰兰抱着她的利剑,也跟着坐上了这辆马车。
苏康把百姓送的鸡蛋放进车里,又把孩子们的画小心地折好,放进马车里。
“时辰不早了,咱们该走了。”
苏康对众人拱了拱手,便毅然决然地带着柳青转身踏上马车。
王刚扬鞭策马,车轮就转动了起来,铜铃“叮铃”作响,慢慢驶离东城门。
护送他们回京的十名护卫队密探,除了一人驾车,其余九人都骑着高头大马,紧紧跟在两辆马车的后面。
苏康撩开车帘,回头看向武陵城的城门,百姓们还站在原地挥手示意,依依不舍,泪洒衣襟,整个武陵城都沉浸在离愁别绪里。
马车渐渐驶远,苏康这才放下了车帘,收回了目光,背靠着车厢内壁,默然不语。
柳青静静地坐在他的对面,只是温柔地看着他,也静默不语,不敢打扰他。
铜铃的声音,在晨风中传得很远。
马车朝着京城的方向驶去,身后是他用两年时光改变的武陵,身前是即将到来的大兴县,苏康心里清楚,这既是离别,也是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