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仪仗遇袭、晋阳公主险些被劫的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长安朝野掀起滔天巨浪。
太宗皇帝李世民闻讯,惊怒交加,当即严令彻查,陇右道上下官员、刑部、大理寺乃至百骑司的精锐尽出,风声鹤唳,势要揪出幕后黑手。
晋阳公主被浩浩荡荡的御林军接回宫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密保护和无微不至的抚慰。
甘露殿内,太宗看着爱女苍白的小脸和偶尔失神的目光,心疼不已,对护卫不力的将领进行了严厉申饬。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身受数处创伤、却奇迹般生还的护卫统领张怀恩将军,在陈述经过时,虽详细描述了遇袭的惨烈和那神秘青衣人的强悍,却对其容貌特征的描述颇为模糊,只反复强调其“武功深不可测”
、“应对冷静如冰”
、“对公主殿下并无恶意且舍身相护”
,至于更多细节,则称当时混乱且自己伤势不轻,未能看清记清。
这番说辞,无形中为那青衣人披上了一层更厚的迷雾。
真正的波澜,隐藏在深宫之内。
晋阳公主褪去了最初的惊惧,取而代之的,是那个青衫身影在她心中愈清晰、挥之不去。
她独自坐在妆台前,指尖反复摩挲着一方洗净的丝帕——那是她自己的帕子,曾为他包扎,上面似乎还残留着一丝极淡的血气和那清冽独特的气息。
桃花林中他那疏离却坚定的拒绝,反而像一把钥匙,更深刻地打开了少女懵懂的心扉,混合着崇拜、感激、不甘与强烈的好奇,酿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执拗情愫。
她必须找到他。
然而,在这深宫之中,她真正能信任的人并不多。
犹豫再三,她唤来了曾近身伺候的大宫女之一,名唤璎珞。
此女心思缜密,行事稳妥,且……其背后似乎与萧淑妃宫中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远亲关系,平日里对公主倒也恭敬尽心。
公主天真,有时反而觉得这样有些“背景”
的宫女,或许更能办事。
“璎珞,”
晋阳公主屏退他人,声音压得极低,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你……你悄悄地去,设法替本宫查一个人。”
“公主想查谁?”
璎珞恭敬地问道,眼神低垂。
“一个……穿着青色衣衫的年轻人。”
晋阳公主努力回忆着每一个细节,“年纪大约二十出头,身量很高,武功极高,气质……很特别,像山间的风,又深得像古井寒潭。
他左臂应有一道新伤……大概这么长。”
她比划着,“重点查近日出现在汾水峡附近,身手极好的陌生男子,或许……与某些江湖门派有关?”
她将自己所知的一切特征和推测都说了出来,小脸上带着不自知的急切与期盼。
璎珞静静地听着,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已掀起惊涛骇浪。
公主这神态语气,分明是……她不敢细想,只垂应道:“是,奴婢记下了。
只是……仅凭这些,恐怕难以查找,犹如大海捞针。
且此事……”
她语带迟疑,暗示着此事敏感。
“本宫知道难!”
晋阳公主语气带着一丝罕见的焦灼与坚决,“但你务必想办法!
要隐秘!
需要打点银钱,直接从我私库中支取!”
“是,奴婢明白了。
定当尽力为公主分忧。”
璎珞不再多言,恭敬地行礼退下。
一转身,她的眼神瞬间变得复杂起来。
公主竟对一个身份不明的江湖男子产生了如此心思!
这消息……太过惊人。
她快步走回自己的住处,心中飞盘算。
这件事,风险极大,但或许……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她需要好好想想,该如何向萧淑妃娘娘汇报,又能从中为自己谋得怎样的好处……
与此同时,两仪殿内,李世民面色阴沉地听着百骑司统领的详细密报。
“……贼人共计一百零三具尸,皆江湖亡命,其中有数名高手,所用部分军械难以追查来源。
张怀恩将军负伤,仍力战护主,现已脱离险境,正在救治休养。
据张将军及多名幸存者零散回忆,危急关头,确有一神秘青衣客突然现身,武功之高,骇人听闻,其招式路数却无人能识。
正是此人护住公主。”
李世民目光锐利如鹰:“张怀恩如何描述此人?可看出师承来历?是偶遇还是早有预谋?”
百骑司统领低头回道:“张将军言,彼时情况危急,自身又多处负伤,情况危机,未能清晰记得对方面目细节,只知其极为年轻,武功路数博杂精妙,更胜其见识过的任何名家,冷静得不像凡人。
对其意图……张将军判断,应是友非敌,若非此人,后果不堪设想。
但究竟是偶遇还是……”
“够了。”
李世民打断他,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御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