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把人找来见见,谈谈比打听不是实际多了。
何凝雪接到母亲关于四合院改造的委托后,确实第一个想到了顾知行。
她电话里只说是家里长辈的私宅,要求高,让他用心做。
顾知行带着尺子和相机来到约定的地方,见他的是小满、王翠萍、王红霞几人。
几人审视的眼光,看得顾知行有点发毛,尤其是小满,让他脑子里不自觉出现了何凝雪的身影。
“阿姨好,老两位奶奶好!”顾知行道。
“小顾是吧,我们先看看这个宅子。”小满笑道。
“啊,好!”顾知行不敢直视小满。
进去后,小满也不介绍任由顾知行自己看。
这是一个五进的超级四合院,简单整修过。
顾知行看得很细点点头,建筑结构、檐下彩绘、屋内构造都拍了照,还用尺子量了柱础的尺寸等。
看完之后顾知行就开始了侃侃而谈,说到专业的时候这小子直接忘了什么是紧张。
王红霞听的连连点头,她可是专门管过房的,尤其是这种老房子,她现在住的六十六号院更是她看着修缮好的。
小满和王翠萍则是从不同角度提了几个问题,当然了不全是宅子的。
小满率先开口,她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敷衍的审度:“小顾,听凝雪提过,你在国外事务所做过,参与过大型社区规划。怎么想着回来了?”
顾知行略一沉吟,答道:“阿姨,国外的经验有可取之处,但很多理念需要结合本土的实际。那边社区规划更侧重功能分区和私人空间,而我们的街区,比如胡同、里弄,更讲究邻里关系和公共生活的延续。我觉得回来能做更接地气、也更有意义的事情。”
王翠萍接过话,她的问题直接而具体:“在国外留学和工作,那边环境复杂,你是怎么把握自己的?有没有遇到过什么比较棘手的情况?”
顾知行听出了话里的关切,认真回答:“王奶奶,我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学习和项目上。国外确实有各种诱惑,但我清楚自己是去学本事的。遇到不合适的场合或邀请,我都找借口推掉,尽量不涉足不必要的交际。原则问题,不敢含糊。”
王红霞则更关注根源,她笑着问,眼神却仔细:“小顾,听你口音是本地人?家里以前住哪一片啊?祖上就是做这行的?”
顾知行感觉后背有些冒汗,仍保持着礼貌:“是的,王奶奶,我家祖辈就住在城西。祖父和父亲都是做建筑和规划的,算是家学。小时候就在胡同院里长大,所以对这些老建筑、老街区特别有感情。”
小满点点头,又将话题引回专业,却暗含深意:“这院子大,结构也老,改造起来最怕什么?你怎么看‘修旧如旧’和满足现代居住需求之间的矛盾?”
顾知行思索片刻,答道:“最怕的是盲目动手,破坏了原有的气韵和结构。‘修旧如旧’不是一味复古,而是尊重历史痕迹,同时巧妙融入现代设施。比如隐蔽布线,优化采光通风,在保留格局的前提下提升居住舒适度。关键是找到那个平衡点,让老房子既能留住魂,又能符合现代生活。”
王红霞补充问:“用料呢?现在好多新料和老的搭不上。”
“尽量寻访老匠人,用传统工艺和相近质感的材料。比如砖瓦,可以去老窑口找,或者用仿古定制。木构件能修则修,不能修替换时也要选纹理色泽相近的老料。细节上马虎不得。”顾知行答得流畅,显见是深思熟虑过。
一番问答下来,顾知行应对得体,既展现了专业素养,也间接回应了几位长辈的关切。
小满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