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坖将三位重臣们请来之后,将李成梁和吴兑的密疏给三位重臣们看了,他们都是大明的知兵之臣,而且也对于朝廷现在的争论有所了解,户部要求朱载坖限制朝廷在西域的投入,充实陕甘等西北省份的仓储,防止出现仓储不足的事情,而吴兑、李成梁等西域大将则是要求朝廷增兵添饷,加大朝廷在西域的投入。
户部和内阁为此已经多次上疏了,户科还有陕西道、甘肃道、宁夏道御史们也纷纷上疏朱载坖,请求朱载坖以百姓民生为重,暂且不要增兵于西域,同时要命令吴兑、李成梁等在西域大兴屯田,减少朝廷的后勤压力,但是很显然,吴兑、李成梁等人显然不是这么想的,他通过密疏肯定是希望朱载坖能够继续支持他们在西域的用兵的,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现在在西域用兵,朝廷的反对声浪其实是很大的,这点朱载坖也是很清楚的,所以朱载坖才召集三位知兵重臣商量此事,面对朱载坖的这个问题,三位重臣们看过吴兑和李成梁的奏疏之后,对此事也是感到有些为难,见三位重臣对于此事都有些迟疑,朱载坖于是点名问道:“梁本兵怎么看此事?”
作为兵部尚书的梁梦龙,也算是现在大明现在的知兵之臣了,梁梦龙在总督蓟辽、保定期间,支持戚继光、李成梁等大将修筑边墙,出塞打击蒙古人,战果颇为不错,对于军务也算是比较熟稔的,朱载坖询问到梁梦龙,他作为兵部尚书,对于这些用兵的大事,确实是应该发表意见。
梁梦龙思索一会之后说道:“陛下,西域远隔千里,臣不能尽知其详情,然吴兑、李成梁皆国朝重臣,知兵善谋,当不至于有大的差误,然户部所言,确实是要事,民生至重,何若暂息雷霆,待明岁增兵,一举歼敌,则事情妥当,以万全为要。”
梁梦龙的意思是很明确的,梁梦龙是支持户部的建议的,他认为民生显然是更加严重的问题,同时增加一年的准备时间,官军可以准备的更加周全,如果明年陕甘、河套还能够保持没有大的灾荒的话,对于朝廷来说可以用更大的力量支持西域官军,这样的话可以准备的更加周全,所以梁梦龙选择支持户部的说法。
但是梁梦龙的这个说法遭到了英国公张元功的反对,作为真正和北虏打过仗的勋臣,张元功是很清楚的,战机稍纵即逝,官军在西域的总兵力本就并不占优,现在只打一个和硕特部,官军以奇袭的形式胜算都尚且不高,一旦蒙古人开始团结起来的话,整个卫拉特四部,可用之兵就不下十万,再加上亦力把里等部的军队,二十万之数是肯定有的,到时候要是联手和朝廷作对的话,朝廷要调动多少兵马呢?不如趁现在亦力巴里等部还没有反应过来,先收拾蒙古人,打垮卫拉特,然后在挥师南下,一举定鼎西域。
而徐渭的则是没有立即表达自己的观点,徐渭认为,是否支持增兵,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是官军能否击败和硕特部,并且占据乌鲁木齐迪许,在此地筑城放手,徐渭认为,如果官军能够击败和硕特部,并且在严冬来临之前在乌鲁木齐修建起足以抵御严冬的临时工事,那么依靠缴获蒙古人的牲畜,官军就可以解决大量的辎重粮秣问题,所以在徐渭看来,其实粮秣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如果官军能够利用好缴获蒙古人的牲畜,还是可以极大的缓解官军的粮秣问题。
同时还要尽可能的在当地筹措粮秣等物资,徐渭认为,虽然西域有风沙极大,又极为干旱,但是从汉唐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料来看,西域的大小绿洲之上是可以发展农业的,并且也是有不少的粮食产出的,直接在西域购买粮食,也不是不可以的行为,大明的各种货物,在西域一样是很有市场的,同时也可以借此麻痹亦力把里等势力,为大明实施先北后南的战略提供保障。
对于徐渭的这些建议,朱载坖也是很赞同的,从朱载坖的内心,还是很希望现在就动手的,先夺取乌鲁木齐,使得官军在西域拥有一个可以居中控扼的据点,然后再徐徐图之,对于朱载坖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同时朱载坖也认可李成梁的话,现在大明在西域的动作已经惊动了蒙古人,他们很快就会有所防备的,虽然现在和硕特部由于主少国疑,可能来不及反应,但是卫拉特的其余三部也不可能放任大明去占有这一些水草丰美之地,他们对于乌鲁木齐已经是垂涎很久了,所以官军必须要加快动作。
朱载坖于是作出的决定,支持李成梁用兵乌鲁木齐,虽然朱载坖同意了李成梁对乌鲁木齐用兵的计划,但是并不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