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春风得意的朱老四(2 / 7)

密的吕氏都从未敢想过,这简直是个奇迹,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像天上掉下一个巨大的馅饼似的,让人难以置信,又不得不信,连她自己都需要掐一下手心确认不是在做梦。

老朱震惊,对允炆刮目相看在吕氏的预料之中,她早就猜到会有这么一天,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像一阵疾风,让人措手不及,又惊喜万分,连准备的说辞都还没来得及完全想好。

而这意外惊喜让哪怕是心思深沉的吕氏都难掩喜色,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连眼角的细纹都舒展开来,整张脸都亮了几分,像是被内心的喜悦照亮,年轻了好几岁,连走路时的步子都轻快了许多。

所以哪怕是训斥朱允炆,言语间都多了一些温柔,不像往日那般严厉,声音也轻了许多,像是怕吓着他,惊扰了他这份难得的好心情,连带着屋内的烛火都似乎变得更加温暖。

这训斥并非是真的训斥,而更像是一个提醒,一个关切的提醒。

提醒朱允炆不要得意忘形,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要稳重些,不能让人看了笑话,失了体统,更要提防隔墙有耳,免得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果然,在吕氏开口之后,朱允炆努力收敛住了脸上过于外露的表情,当即就和吕氏说起了御书房中发生的事情,语速很快,像是怕忘记什么重要的细节,话语像珠子一样接连不断地滚出来,一个接一个,几乎不带停顿,连换气都显得急促。

事实上这些事情也不需要细讲,大致情况吕氏已经知晓,心里都有数,像明镜似的,清清楚楚,透透彻彻,连老朱可能会问什么问题都猜到了七八分。

燕王府学宫一日之内筹措到五十万两银子,这消息只要是被老朱知道,那想都不用想老朱会是个什么反应和表情,这一点毋庸置疑,谁都能猜到,意料之中,不会有什么意外,连宫里的老太监都能预想到那个场面。

只是由朱允炆这么绘声绘色地、带着激动情绪地讲出来,再听一遍,心中更爽快一些而已,这种感觉让人沉醉,让人忍不住想多听几遍,细细品味,反复回味那成功的滋味,像品尝一壶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

朱允炆眉飞色舞地讲完御书房的经历,每一个细节都不愿意放过,手势也不断变换着,时而挥舞,时而握紧,像是在表演一般,试图重现当时的场景,连老朱坐着的姿势都学得惟妙惟肖。

从得了黄子澄和齐泰的提醒马不停蹄赶到御书房见老朱,到告诉老朱燕王府学宫一日之内从商贾手里筹措到了五十万两银子,他的叙述很是生动,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令人振奋的时刻,身临其境一般,激动不已,声音都提高了些许,连窗外经过的宫娥都忍不住放轻了脚步。

再之后又讲到了朱棣入宫,带着五十万两银子面见老朱,将银子悉数交给老朱,这一幕幕在他脑海中重现,每一个画面都那么清晰,像是用刀刻在了脑子里,想忘都忘不掉,历历在目,连银箱落地的闷响都记得清清楚楚。

一桩桩一件件,朱允炆没有放过任何一点点的细节,他说得很是详尽,连老朱当时那细微的神情变化都描述得清清楚楚,眉毛怎么挑的,嘴角怎么动的,眼神如何变化,都学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仿佛老朱就在眼前,连他手指敲击龙椅的节奏都模仿了出来。

从小到大,朱允炆就太想太想获得老朱的夸赞和认可了,这种渴望已经深入骨髓,成了他心中的执念,像一团火在胸膛里燃烧,从未熄灭过,反而越烧越旺,连梦里都常常出现被夸奖的场景。

可老朱是谁?

是大明的洪武帝,是九五之尊,是天下最威严的人,说一不二,连咳嗽一声都能让满朝文武心惊胆战。

哪怕是对自己的儿子们,老朱都是向来不假以词色,更别说对朱允炆这个孙子了,从来都是严格要求,很少给予肯定,吝于赞扬,像是舍不得吐出半个夸赞的字一般,连多看几眼都算是难得的嘉许。

而这一回,哪怕是严厉的老朱也被朱棣和朱允炆联手照着朱煐所开的稷下学宫照猫画虎开起来的燕王府学宫的成果给实实在在地震惊到了,这让他感到无比自豪!

他的胸膛都不自觉地挺了起来,腰杆笔直,像是能撑起一片天空,充满了力量,连肩膀都显得宽厚了些。

不过朱允炆却不知道,相较于震惊于燕王府学宫的收获,老朱更惊叹于朱煐所提出的这天马行空的敛财想法,这一点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被眼前的成功和喜悦蒙蔽了双眼,像是隔了一层纱,看不真切,也想不明白,只当是自己本事了得。

一个让商贾全然不反感,让他们心甘情愿、争先恐后掏钱的法子,而这个法子,居然还能二次使用,且效果这般好,这简直不可思议!超出了常人的想象,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如同神迹,连朝中最善理财的臣子都想不出这样的妙计。

当然,这些朱允炆注定是不知道的了,他完全被表面的成功蒙蔽了双眼,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之中,像是喝醉了醇厚的美酒,晕晕乎乎的,不愿醒来,连脚步都有些发飘。

最新小说: 大唐:摊牌了,这太子我不当了! 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 被迫rua上偏执大佬后[快穿] 隋唐:只手挽天倾,我护大隋永昌 拒当血包,七岁妖童考状元 大明:天天死谏,我成千古明君了? 乱世边军:从军功换媳妇开始 开局亡国:我在岭南当基建狂魔 回到三国做皇帝:我刘禅称霸世界 无敌皇子:从边关开始制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