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的眼中闪烁着精芒!
那是一种混合了野心、兴奋与一丝不安的复杂光芒。
正如黄子澄所说,倘若这燕王府学宫当真能够办成,那也就等于重新将稷下学宫之事重新复刻,甚至犹有过之!
毕竟,他们背后站着的,可是整个大明的文官清流!
这股力量一旦凝聚起来,极为恐怖!
稷下学宫建设方案提出之后,商贾为了购买稷下学宫的入学名额,出了天价!
那场面,挥金如土,让人瞠目结舌.....
一个名额几乎就能卖出四十万两银子,十个名额,整整卖了四百六十三万两!
这还只是最初的价格,若是日后学宫名声更盛,只怕价格还要水涨船高,突破五百万两也未必是难事!
.......
燕王府学宫不需要多少,只需要能吸引商贾,赚来几十万两一百万两,那就是血赚不亏!
这笔钱,足以做太多事情了。
无论是充实东宫用度,还是暗中培植势力,都绰绰有余。
只是让老朱当一个学宫祭酒,这么简单的小小要求老朱没有不同意的道理!
这简直是一本万利,稳赚不赔的买卖!
更何况,还能借此打压那个风头正盛的朱煐,一箭双雕!
“既然黄师傅也觉得可以,那我们就这么干!”
朱允炆一拍桌案,终于下定了决心,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说着朱允炆看向朱棣,语气带着几分恳切,甚至有一丝不易察觉的依赖:“四叔,之后的事情就仰仗您了。”
他毕竟身份敏感,许多事不便亲自插手,需要借助这位四叔的力量。
“哈哈哈,好说,贤侄放心,本王心中有数。”
朱棣朗声笑道,大手一挥,显得成竹在胸,那股子睥睨自信的气势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这事情朱允炆自然是不方便出面亲力亲为的,但朱棣却不受这个影响,他藩王之尊,又素来胆大,在朝野内外颇有威名,完全可以出面和朱煐打擂台,正合适。
由他顶在前面降低风险,再合适不过了。
朱允炆、吕氏、黄子澄互视一眼,三人心中都是一阵感慨,更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
这结盟来得突然,也透着几分无奈。
眼下的局面谁也未曾料到,当真是世事难测,计划赶不上变化。
谁能想到有朝一日,他们会和燕王朱棣合作?
这位以往在朝堂上需要提防、甚至隐隐对立的藩王,如今却成了暂时的盟友。
要不是朱煐昨日风头太盛,姿态太高,将朱允炆和朱棣都给拒之门外,打了两人的面子,也不至于逼的双方暂时放下成见,联手合作。
说起来,还得“感谢”朱煐的傲慢。
......
朱棣此刻心中也是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这趟京城之行,可谓是一波三折。
他想到了入京之后的一系列事情,当真是憋屈得紧,胸口那股闷气到现在还没完全消散。
入京后当街纵马被朱煐这位朱御史给送入了应天府府衙大牢,颜面扫地,成了京城笑谈。
此后在朝堂上市场就被莫名其妙针对,仿佛处处受制,做什么都束手束脚。
昨天自己分明在朝堂上为朱煐仗义执言,也算是刻意交好,更是亲自登门恭贺其封侯,结果朱煐这丫的居然连门都没有让自己进,简直是奇耻大辱!
这份轻视,他朱棣记下了!
每每想到这个,朱棣心里头就是一阵恼火,一股无名业火直冲顶门,恨不得立刻找朱煐理论一番。
等着吧!朱煐!
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不就是建个学宫,以学宫之名聚拢商贾之财吗?
你可以,我朱棣也行!
而且会做得比你更好!
更周全!
......
朱棣素来就是这么个性子,只要对方有能力朱棣就会尽力去和对方交朋友,英雄惜英雄,这是他的处世之道。
如果当不成朋友那也无妨,至少不要成为敌人,井水不犯河水,大家相安无事。
可要是确定已经是敌人,那就不存在任何的心慈手软!
必定要雷霆手段,将其彻底压服!
绝不留后患!
几人在东宫又商讨了一阵细节,直至将大略章程都敲定下来,确保万无一失。
......
朱棣离开东宫的时候,已经是晌午时分,正是一天里面最热的时候,连风都带着一股灼人的热气,吹在脸上火辣辣的。
烈日晒在朱棣的身上,汗水很快浸湿了内衫,可此刻的朱棣却只感觉到念头一阵通达,浑身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