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当即召黄子澄入宫,一刻也不愿耽搁,心中已是千回百转,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黄子澄如今已经隐隐成了朱允炆和吕氏不可或缺的臂助。
随着朝堂上一次次的出头,文官集团的官员也逐渐向着黄子澄和齐泰靠拢,俨然已成文官中的领袖人物,其影响力与日俱增,可谓是一呼百应。
这当出头鸟固然风险性高,可这凡事都有利弊,也不全是坏事。
黄子澄当出头鸟,综合百官的想法最后到他身上提出。
虽然这么做风险性是高,可同时也让黄子澄在短时间内以并不是很资深的资历在百官之中拥有了巨大的威信。
黄子澄说话的分量也日益加重,俨然已是文官中的一面旗帜,令人不敢小觑。
如今的黄子澄已经拥有了代表整个文官集团的资格,一言一行皆可影响朝堂风向。
这也是为什么在朝堂上的时候黄子澄一开口,文官集团的众人就以为这是朱允炆授意,一个个纷纷跟上的黄子澄一起攻讦朱煐的原因。
当时朝堂上几乎形成了一呼百应之势,声势颇为浩大,令人侧目。
和朱棣合作这么大的事情吕氏和朱允炆自然要听取黄子澄的建议同他商议.....
毕竟此事关系重大,稍有不慎便会引火烧身,必须慎之又慎,半点马虎不得。
......
黄子澄府上。
吕氏遣人来唤黄子澄,只说是有要事相商,语气颇为急切,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令人不敢怠慢。
来的宫人自然是不知道吕氏找黄子澄到底什么事,黄子澄见问不出来,顿时神色变得凝重,眉头微微蹙起,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他心中暗想,倘若是寻常事,太子妃和允炆也不会藏着不说,换而言之,此事非同寻常!
必是涉及重大机密,甚至可能关乎储位之争,非同小可。
在意识到这事情非同寻常之后,黄子澄不敢怠慢,赶忙乘车前往东宫....
一路上都在猜测究竟是何等要事,竟让太子妃如此急切,脑海中闪过无数可能,心绪难宁。
.....
烈日高悬,炙热的太阳烘烤着应天府,连空气都仿佛在微微扭曲,热浪扑面而来,令人喘不过气。
宫中铺设的金砖被阳光烘烤得滚烫,踩在上面都能感受到那股灼热的气息,仿佛要将鞋底融化,连步履都不由得加快了几分。
黄子澄乘着车驾来到宫门附近后下车,然后步行入宫,额角很快便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官服的后背也被汗水浸湿了一片,黏腻难耐。
东宫内,朱棣坐着品茶,神态从容,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丝毫不显急躁。
一旁吕氏和朱允炆陪着,神色间却带着几分难以掩饰的紧张,目光不时瞥向门口,坐立难安。
三人就这么静坐一边聊天一边等着黄子澄,气氛显得有些微妙,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压抑感,令人窒息。
当黄子澄走进来的时候,三人的目光全都在第一时间齐刷刷的落到了黄子澄的身上....
仿佛他是解开某个难题的关键,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目光灼灼......
黄子澄进来一抬头,迎着目光看去,顿时愣在了原地....脚步也不由自主地顿住了,
他整个人僵在那里,一时不知所措。
他看到了朱棣。
燕王怎么会在这东宫?
黄子澄先前并不知晓任何内情,以至于此刻猛地看到朱棣之后大脑一片空白,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反应,心中涌起万千疑问,百思不得其解。
愣了一瞬之后,缓过神来的黄子澄大脑飞快运转着....
各种猜测在脑海中飞速闪过,试图理清眼前的局面,寻找合理的解释。
燕王如何会在东宫?
而且看样子好像等了许久的样子?
难不成是等自己?
就在黄子澄心中疑惑之际,看到黄子澄到了,朱棣却是主动站了起来,面带笑意,目光中带着几分深意,令人捉摸不透。
"黄大人可是叫本王好等啊!
"
听到朱棣的话,黄子澄心里头一顿,神色更加凝重,心中警铃大作,隐隐觉得此事绝不简单。
自己还真猜对了,燕王真的在等自己?
朱棣既然已经主动开口,黄子澄自然不会失了礼数,赶忙上前笑道:
"怎敢劳烦燕王久等?有事情王爷让人来下官府上知会一声就是了。
"
黄子澄语气恭敬中带着试探,小心翼翼。
"不知王爷在东宫等下官,所为何事?
"
黄子澄看着朱棣,眼中充满了疑惑,眉头微皱,心中已是百转千回,难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