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
他实在是想不到朱棣来东宫,而且还是来东宫等自己所为何事,心中满是疑问,隐约觉得此事绝不简单,恐怕非同小可。
"黄师傅,事情是这样的....
"
朱棣尚未开口,朱允炆就起身主动将此事和黄子澄给说了个明白,语气颇为急切,带着几分不安,显得有些迫不及待。
朱棣主动站起来是朱棣给面子,可既然是合作,那双方自然是平等的,朱棣给了面子,朱允炆得接着,自然不能让朱棣等了半天又让他主动起身解释,失了礼数。
于是朱允炆当即当着大家的面将刚刚黄子澄没有来之前朱棣提出的合作方案给提了一遍,说得十分详细,生怕漏掉任何一个关键细节,务求清楚明白。
双方联手,筹措建设'燕王府学宫'。
朱棣负责冲锋陷阵以及扛雷,同时线上和朱煐的稷下学宫进行一对一的k。
而作为合作方的朱允炆和吕氏则是隐藏在暗处,指使文官们加入燕王府学宫开府,同时去说服老朱让老朱也担任燕王学宫的祭酒。
如此一来,这燕王府学宫和朱煐筹措建设的稷下学宫就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胜负尚未可知,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
当朱允炆将和朱棣的合作以及筹措建设燕王府学宫的具体细节和黄子澄说完之后......黄子澄顿时愣在了原地....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诧,整个人仿佛被定住一般,久久不能回神.....
此刻他的脑子飞快转动,思考着这个计划的可行性....
黄子澄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袖,脑海中快速闪过各种利弊权衡,细细推敲。
其一,燕王府学宫以燕王府为名,燕王牵头,那也就意味着不需要皇孙担责,哪怕出了事也由燕王负责。这是前提。
想到这一点,黄子澄就松了口气,紧绷的肩膀也稍稍放松,心中的大石落下了一半,顿觉轻松不少。
其二,燕王府学宫若是能让陛下做祭酒,那也就意味着在祭酒层面上,和稷下学宫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稷下学宫的祭酒是陛下,燕王府学宫的祭酒也是陛下。这一点至关重要,关系到学宫的合法性与权威性,不容有失。
其三,燕王府学宫副祭酒可由允炆皇孙和燕王担任。
稷下学宫的副祭酒是燕王和晋王以及中兴侯,相比较而言,虽有小劣,却也无妨,尚在可接受范围内,不必过分担忧。
其四,燕王府学宫博士可由朝中大儒担任,也可寻天下名师。
满朝文官皆在手中,同仇敌忾,则燕王府学宫博士易寻。相较而言稷下学宫博士难寻。
此为大优,是制胜的关键所在,令人振奋。
其五,燕王府学宫名声小劣于稷下学宫,毕竟稷下学宫传承千年,这名头非燕王府学宫一时可比。
然,燕王也非等闲之辈,王爷开学宫,却也不能算是寂寂无名,尚有一战之力,未必会输。
黄子澄在心中盘算衡量着,眼神越来越亮,心中的天平逐渐倾斜,已然有了决断。
越是在心里头比较衡量,黄子澄的目光就越是锐利,眼神就越是散发精芒.....
黄子澄的嘴角也不自觉地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了然的笑意,成竹在胸。
两个小劣,一个大优。
这合作....简直就是大有可为啊!
......
朱允炆将计划全盘托出告诉黄子澄之后,吕氏和朱允炆的目光就落在了黄子澄身上,眼神中带着期待与不安,手心都不自觉地渗出了汗水,紧张万分。
母子二人就这么看着黄子澄思考,连呼吸都不自觉地放轻了,生怕打扰了他的思路,影响了他的判断。
而朱棣此刻也看着黄子澄....神色看似平静,眼神中却带着审视的意味,仿佛在评估这个未来盟友的斤两,若有所思。
黄子澄心中盘算了许多,可实际上一切都只是发生在电光火石,一瞬间的功夫。
当他缓过神来后,朱允炆刚忙开口问道:
"黄师傅以为如何?
"
朱允炆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目光中满是期盼,渴望得到肯定的答复。
黄子澄笑了,笑容中带着自信与赞许,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胜券在握。
看了眼朱棣,又看向一脸紧张的吕氏和朱允炆:
"臣以为甚好。
"
"燕王此计,甚妙啊!
"
"这中兴侯近日以来也太过猖狂,眼高于顶,当真以为朝中便无人能与之抗衡了吗?
"
"允炆殿下乃皇储之资,中兴侯不放在眼里。燕王乃陛下亲子,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