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把成绩做扎实,做漂亮。”
“这是我们的根基也是我们最大的政绩。”
“第二组织部那边,你多留心。”
“一些关键位置上思想动摇、能力不足的干部,该调整的就要调整。”
“我们要把想干事、能干事、不出事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去。”
常晓雯心中一凛。
他明白了。
书记这是要趁着白凯旋收缩防守的时候,加速抢地盘,巩固权力。
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人事布局。
两手都要硬!
“我明白,书记。”
……
接下来的几周,荣阳县的政坛,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平静。
县长白凯旋深居简出,除了必要的会议,很少公开露面。
之前围绕在他身边的一些人,也变得低调起来。
而县委这边,则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开发区北区项目正式奠基,第一批三家高新技术企业签约入驻,投资总额超过八个亿。
马卫国因为工作出色,在县委常委会上被提名。
一批在乡镇基层踏实肯干的年轻干部,也被提拔到了县直机关的重要岗位。
赵海川的权力版图,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张、夯实。
这天下午,赵海川正在审阅一份关于农业产业化改革的报告,桌上的红色电话,突然响了。
他拿起听筒。
“是海川同志吗?”
“我是省委办公厅的。”
赵海川心头一跳,立刻坐直了身体。
“您好,我是赵海川。”
“有个好消息要通知你。”
“省里为了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下个月要组织一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察团,去沿海几个发达省份学习交流。”
“你们荣阳县最近在开发区建设和农业改革上搞得有声有色,省领导很关注。”
“所以特批给你们一个名额,点名让你参加。”
赵海川的呼吸都停顿了一下。
去省外考察学习,还是省委组织、省领导关注的,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信号!
这说明,他在荣阳县的所作所为,已经进入了更高层领导的视野。
“谢谢省委的信任和肯定!”
“我一定珍惜这次学习机会!”
赵海川的声音里透着真诚的激动。
挂了电话,他难得地给自己泡了一杯好茶。
白凯旋有市里的靠山,他又何尝没有自己的路?
只要把荣阳县的经济搞上去,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这就是他最硬的靠山!
两天后,省委办公厅的正式通知文件,通过机要渠道送到了他的案头。
赵海川打开文件,首先看的就是考察团的成员名单。
领队、副领队,都是省里相关部门的实权领导。
成员也都是全省各个地市的骨干精英。
他看到了许多熟悉的名字,也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他的目光,最后落在了文件最上方的名字上。
考察团团长: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张承业。
张承业?
赵海川的眉头,不易察觉地皱了一下。
这个名字,他有印象。
当初老书记耿群曾经跟他有过一次深夜长谈,把市里、省里一些复杂的人事关系,给他梳理过一遍。
其中就提到了白凯旋在市里的靠山——那位分管城建的副市长。
而那位副市长,和省委政策研究室的一位领导,关系非同一般,是“穿一条裤子”的铁杆。
那位领导,好像就叫……张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