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眼见为实(1 / 2)

苏迪娜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她还真没深入思考过。

在她看来,基础不就是牛羊、勇士和广袤的草原吗?

李知安看出了她的疑惑,微微一笑。

“今天,我带你去看一样东西。看完之后,你或许就会有答案。”

一辆装饰朴素但极为宽敞舒适的马车,早已等候在宫门外。

苏迪娜在李知安的邀请下,登上了马车。

她注意到,随行的除了太子妃的侍女,还有十几名气息沉稳、眼神锐利的护卫,不远不近地跟随着。

马车没有驶向繁华的街市,而是一路向着京城郊外行去。

大约一个时辰后,马车停在了一处巨大的庄园门口。

这里便是皇庄,但与苏迪娜想象中那种金碧辉煌的皇家别院完全不同。

放眼望去,是一望无际、规划得整整齐齐的田野。

一道道沟渠纵横交错,如同人体的经脉,将远处河里的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每一块田地。

田间,有许多她从未见过的农具,一些巨大的水车在河边缓缓转动,发出有节奏的声响,自动将水提上高处。

农人们正在田里忙碌着,他们的脸上虽然带着汗水,却没有苏迪娜在草原上常见的,那种因食不果腹而产生的麻木和愁苦。

“这里……是做什么的?”苏迪娜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在她的认知里,土地就是长草的地方,用来放牧。

她从未想过,土地可以被如此精细地“雕琢”和利用。

“这里是皇庄,简单来说,就是陛下的农场。”李知安带着她走下马车,一名管事立刻迎了上来。

这名管事很年轻,身上穿着干净的布衣,说话条理清晰,正是从李知安开办的民学监里出来的优秀学生。

“参见太子妃殿下。”管事行礼后,便开始按照李知安的吩咐,向苏迪娜介绍起来。

“公主请看,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共计八千亩。主要种植水稻和小麦。通过修建水利、改良土壤和培育良种,我们现在一亩地的产量,是普通农田的一倍半。”

管事指着远处一片金黄的麦田,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就拿这片麦田来说,再过半个月就可以收割。预计产量在三万石以上。”

苏迪娜对“石”这个单位没什么概念,她直接问:“三万石,是多少?”

管事笑了笑,用了一个她能听懂的换算方式。

“如果全部换算成军粮,足够一万名最精锐的士兵,吃上整整一个月。”

这个数字,像一道惊雷,在苏迪娜的脑海中炸开。

仅仅是京郊的这一个庄子,一季的产出,就能支撑一万大军一个月的粮草!

而在草原上,一万人的部落,为了过冬的口粮,往往需要奔波迁徙数百里,与天斗,与野兽斗,甚至与其他部落斗。

她终于明白,为什么大安的军队可以动辄数十万,可以支撑长达数年之久的战争。

因为在他们身后,有无数个这样的“皇庄”,在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最根本的保障。

这是一种她从未理解过的,根植于土地深处的可怕力量。

李知安没有打扰她的思绪,只是静静地带着她继续往前走。

她们穿过田野,来到了一片巨大的工坊区。

喧闹的敲打声、纺织机的嗡嗡声、窑炉的熊熊烈火,汇成了一曲让苏迪娜感到陌生的交响乐。

在一个巨大的厂房里,数百名女工正坐在纺织机前,飞快地操作着。

雪白的棉线从一端进去,很快就变成了一匹匹质地均匀的布料。

管事介绍道:“这是我们新式的纺车,效率是旧式纺车的五倍。这里一天生产的布料,足够装备一个千人卫所的所有士兵。”

苏迪娜抚摸着那光滑而结实的布料,心中再次掀起巨浪。

她想起了草原上的牧民,为了换取一小块这样的布料,往往要用自己最肥美的羊去交换。

而在另一个车间,她看到了烧制瓷器的窑炉。

工匠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揉捏泥胎,有的负责绘制花纹,有的负责上釉,有的负责烧窑。

一条完整的流水线,将一团团普通的泥土,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瓷器,然后被装箱运走,销往大安各地,甚至更远的地方。

苏迪娜彻底沉默了。

她终于明白了李知安带她来这里的用意。

她之前所构想的互市、贸易、利益交换,在眼前这股庞大的、系统化的生产力面前,显得如此渺小。

草原部落引以为傲的骑兵和勇士,在这座战争机器的后勤基地面前,就像是孩童的玩具。

战争,打的从来不仅仅是人,更是粮食、是钢铁、是布匹,是支撑这一切的生产体系。

当她们准

最新小说: 招个赘婿冲喜,开局就想给小姐打针?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大乾边关一小卒 穿到原始大陆搞基建 在古早师徒文里当咸鱼 他说不爱,婚后却沦陷了 军少命里无子?绝美娇妻旺夫又好孕 影视从夜老虎开始 夺春情 把神明追求到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