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唐末藩镇,但是在西欧 > 第四百八十七章 舍得一身剐敢把教皇拉下马

第四百八十七章 舍得一身剐敢把教皇拉下马(1 / 2)

艳阳高照,鸟语花香。

晨间的风散发着几分青草的香气,大理石廊柱和布满青苔的古拉丁建筑在长久的岁月中,默默地注视这座名为罗马的城市。

在大街之上,随处可见身披白袍或黑袍的教士,还有默默行走的苦修士。

在道路的中央,由十来名教士与护卫围着,教宗利奥三世正骑在骡子上,轻快地赶路。

原先他可不敢这样随便上街,要是被一些哈德良派的激进分子抓到怎么办?

他们甚至都不需要杀死他,他们只要偷袭割掉他的舌头,他这个教皇就当不下去了。

查理的信使被刺杀了,利奥三世的心情意外地好。

原本他更改哈德良也是教会一贯的外交和政治策略,就得到了广泛的反对,更有人在传他通过阴谋手段才得到了教皇之位。

可随着信使的死亡,这些反对与质疑声都小了下去。

毕竟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反对拿出十万索里达来消解查理的怒气,并不是一个正确合理的选择。

口中哼着乡野的小调,脸上挂着祥和的微笑,利奥三世一路上与过往的行人与教士点头微笑致意。

现在的政治形势对利奥三世空前有利。

法兰克国王信使的行踪居然能被轻松发现,在两个教士的眼皮子底下被暗杀,并且使用的还是弩这种兵器。

那教会绝对要给查理一个交代,这样下来,利奥三世靠向法兰克的目标算是有了不小的进展。

他甚至有些感谢那个刺杀者,否则按照帕斯查利斯这种拖延的计策,等拖到战争结束,那这十万索里达,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了。

按理来说,以教会的传统,是不该这样下注的,但利奥三世敏锐地察觉到,时代变了,就从大燕和法兰克内部的改革来看,要不了几代就会出现帝国。

利奥三世可是读过不少翻译成拉丁文的汉家典籍的,在他看来,这种以宗亲与血缘为基准的宗教体系,是非常适合那些蛮族部落的。

他们可以快速地在征服后原地转为宗亲家族,成为帝国的一部分。

帝国,这个含义不言而喻,这代表了专制。

教会在后世之所以可以逞能,把各个国家的君主都整得下不来台,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是封建的,是分散的,是上下不一的。

等到后世,哪怕是稍微集权一点点的法国,都能当天父孝子,和奥斯曼一起,没事就渎圣,搞个阿维尼翁,恶心你教会一个世纪。

更别提英格兰国王为了离婚搞出来的圣公宗了,你看看,在12世纪,他敢不敢这么玩。

当时英诺森三世时期的法国国王腓力二世为了离婚,被纯爱战神英诺森三世一个绝罚,搞得焦头烂额,最后只好老老实实娶了丹麦公主英格博格。

而英诺森三世搞绝罚能成功,是因为绝罚给了其下诸侯和有异心的封臣一个机会,让他们能正大光明地奉旨起兵。

他这套放中原试试,就相当于衍圣公开除皇帝族籍,不说官府老爷们敢不敢起义,就这命令一出去,还没等皇帝被除籍,衍圣公就要先被自己孔家物理除籍了。

到那时,教权必定沦为王权的玩物和依附。

所以利奥三世最忧心的就是这一点,为了保证这一点,他需要一个封建端的势力,相比更集权的大燕,他还是选择了法兰克。

不过相对应地,他也没少对拜占庭示好,更是没有以教皇的身份公开反对大燕。

这使教会在五蛮乱罗的混乱时期中养成了本能,保存实力,传承过往,守护天父的荣光,就必须与异教异端乃至蛮族“合作”

教会在中世纪早期就是这么怂。

别看后世文学作品的教会有多么多么强大,可教会同样是一个政治势力,其权力必然有起有落。

强势的教宗如英诺森三世能轻松废立神罗皇帝,战神教宗尤里乌斯二世差点统一意大利,而例如一些孱弱的教宗则轻松被皇帝废立,甚至卜尼法斯八世被腓力四世直接冲入教皇宫殴打致死。

教会真正强大的时期,估计只有12世纪前后的这段时间,在这8世纪晚期这个阶段,教会还是要苦苦在各个政治势力之间寻求平衡。

在利奥三世看来,法兰克是首选,而拜占庭是次选,至于大燕,那是最后的选择。

大燕是绝对的异端,比蛮族的异教都恐怖,但大燕对于不同的学说很包容,哪怕大燕所谓儒家学派教会这个异端的异端费利克斯派都能存活。

落到大燕手中,自己这个罗马公教恐怕就要变成一个境内小教派了。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除非威胁到罗马教会的存亡问题,否则决不能和他们妥协。

骑在骡子上,听耳边的铃铛叮叮直响,利奥三世的心中畅快极了,毕竟他身为教宗,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被帕斯查利斯掏出家伙,差点照着火浇灭。

被压了这么久,好不容易能轻松一会儿,容易吗?

真好啊,利奥三世看着摆放在房屋前的花盆和鲜花,脸上露出了笑容:“多美妙的清晨……啊!”<

最新小说: 地窖里的朱元璋 天黑请点灯 从流民开始武道通神 随母改嫁随军,我在家属院当团宠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抢红包成修真大佬,反手葬送仇家百年基业! 朕在红楼当暴君 星尘本尘 诡道毒仙 这真不是机械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