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唐末藩镇,但是在西欧 > 第四百七十一章 冯汉征服

第四百七十一章 冯汉征服(1 / 2)

夕阳西垂,将金红色的光芒遍洒大地,与金光下的黑色林海将世界染成了黑红二色。

虽然已来到欧罗巴小十年的时间,可褚行每次看到教习所外那黑色的林海,都有一种不习惯的感觉。

这么密集,这么多,覆盖面积这么大的森林,总是让褚行有一瞬间的恍惚。

给学生们布下作业,褚行与教习所门口值守的老兵点点头,便离开了这间不大的庭院。

这教习所一共有三十五名旗人子弟,二十三名包衣陪读子弟,还有二十名外来就读的平民子弟。

除非休沐和训练,他们等闲不得外出。

相对于府兵子弟们天天上学,这些教习所的少年们一般每年只在农闲时上三个月的学,其余时间都是自学。

只有少数军官子弟,可以每天来上学,但他们更多地把时间放在锻炼武艺上。

所以褚行一般是在教习所上值五六个月,再去府学代课三四个月。

离开了教习所,褚行并没有返回自己的小家,而是扶着扶手下了阶梯,骑上驴,朝集市走去。

夏季到了,得置办一些米粉面粉,做成小点心,给城里的两小子还有那七八个大孙子送去。

虽然他们可能不需要,但老两口还是依旧如此。

骑着小毛驴,走了十来分钟,褚行便到达了集市,他找到熟识的店家,买了几斤精制面粉和米粉,让小厮放到驴背上。

逛了逛,又买了点蜂蜜和猪肉脯,见天边泛黑,褚行便赶紧往家中走,虽然大燕安全,可毕竟森林密布,到了晚上指不定有什么人拦路打劫了。

先前骑着驴匆匆忙忙,褚行牵着驴缓缓返回的时候,才发现集市的人少了很多,佩戴兵器的陌生人却多了许多。

他马上反应过来,少的人估计是去前线当民夫了,多的人则是从别的地方赶来的义从。

身边是强烈中原风格房屋建筑,脚下踏着青石板,但耳边既有汉话又有各种蛮夷语言,到处都是各色眼睛的胡人。

这让褚行有一瞬间都以为自己是在西域。

但他们面对褚行这个干瘦的老头却十分尊敬,甚至主动让开道路。

这不是他们尊老爱幼,而是褚行带着幞头,穿着右衽的长衫。

从784年到792年的征服时代,先后夺下了维莱蒂、巴伐利亚、西波里安等地区。

战争中,原先北德地区的各个地主精英基本都被旗人和汉人所取代,冯森剥夺了大量原先地主的土地,分给了汉人与旗人。

一些土地不够的地区,甚至会将普通平民部落民押为奴隶,为汉人旗人腾笼换鸟。

当年褚行被调入奉天进行过一项统计工作,根据同僚间的只言片语以及结束后的复盘,褚行利用其精湛的算学知识估算出了一个结果。

为了让大约3000名汉人高层府兵获得应有的土地,大燕通过明征暗夺,抢走了至少10000名各地贵族的土地,其中有低级的小村长,也有大贵族大家族。

在这一活动中指缝里漏出的一点油,都足以让底层的平民吃一顿大餐。

从一开始的明面平衡,到后来的抗税和接连的起义叛乱,在汉堡到马格德堡一带的核心地区易北六乡仿佛海晏河清,国泰民安,一片和平。

可其余地区,那真是杀得人头滚滚。

铺设道路,干掉一批反对的祭司。

开垦荒地,杀掉一批想要摘桃子的贵族。

冯森派出到各地的教士,打着公正的名义,无限地偏袒军功贵族,大肆打压旧乡绅。

军功贵族们为了在当地扎根,通过小恩小惠或者联姻,与普通小民维持了不错的关系。

现在要执行裁决的时候,往往会邀请“三老”

:本地教堂教士、军功地主与本地原先的贵族。

在推行大燕律的过程中,军功贵族们联合小民,利用旧贵族不懂法不知法的劣势,从其手中获取了大量的利益。

从冯森来到大燕开始,起码总共有25万因此起义的叛军被杀或者捕为奴隶,27万人因为违反法律,被没收家产,贬为刑徒或下包衣。

(两者有重合)

这25万人不是一起同时起义的,大部分都是纠集了四五百人便被旗丁或当地军功贵族自己带人剿灭了。

至于叛军人数膨胀到两三千这种程度,那怎么可能呢?当编户齐民是开玩笑吗?

人数越多,被举报的概率就越大。

冯森常常说查理改革过于极端,但从两者的行动来说,他这边更加极端,只不过因为他是外来征服者,在本地没有根基,全靠武力,做起事来不需要束手束脚罢了。

难道被谋夺家产的人不绝望吗?打不过那些旗丁和府兵,能怎么办呢?要么在绝望中继续绝望,要么打不过就加入。

冯森设置八旗卫所时还很鸡贼,特意把在本地设置异地不同文化旗的卫所,不仅加深了不同旗之间的矛盾,还防止了双方勾结。

冯森实控人口四百多万,大约有小十分之一的人都犯过罪。

好在冯森提出了赎

最新小说: 精灵入侵,我直播旅行振兴道馆 摊牌了,绯闻男友其实是世界冠军 从一人开始聚道果 人在型月,妹妹是伊莉雅 谁说没灵根就不能修炼的 玄幻:挂机百年,我举世无敌 美漫从忽悠钢铁侠开始 一人:龙虎山三巨头,吓蒙无根生 我活到了诸天尽头 顶级尤物:京圈大佬齐聚修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