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官员参与,把事情演变成了党争,又是一件麻烦事。
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他果断选择把麻烦扔出去。
“大人,这恐怕不行。
他们都是从礼部过来的,礼部的吏员还送来一封公文,让我们鸿胪寺酌情处理。”
家丁的回答,温思远脸都快要气绿了。
礼部那帮同僚,实在是太不要脸。
明明他们才是负责人,居然把锅往下甩。
“师爷,可有对策,解决眼下的麻烦?”
见自家师爷闲庭自若,温思远急忙询问道。
虽然在朝堂上,他也有一些根基,但绝不是参与这种要命之事的理由。
这帮藩国过来告状,手中没有证据还好,万一有确凿的证据,那就完犊子啦!
不上报朝廷,御史言官饶不了他。
把证据上报朝廷,又会得罪死汉水侯。
“大人,眼前这些人他们只是自称番邦使臣,不代表他们就是真的番邦使臣。
涉及到番邦事务,不可不慎重。
当派人核实其身份后,再按规定安排接待事宜。
尤其是其中有人,还自称是番邦国王,更是要严加审核其身份。
按照《藩国管理条例》,凡藩国之君更替,必须获得我大虞皇帝的册封。”
王师爷笑呵呵的回答道。
在官场上混,想要不粘锅,就必须熟悉规则。
安南都护府在南洋用兵,那么大的动静,根本不可能保密。
甚至在出兵之前,李牧还给朝廷递了一份出兵奏折。
当时局势一片大好,朝廷诸公也对南洋一众藩国最近这些年的怠慢很是不满,正想给他们一个教训。
顺水推舟之下,批准了安南都护府出兵。
本以为只是收回旧港宣慰司,顺便敲打一下南洋一众藩国。
万万没有想到,大家认知中的旧港宣慰司,同汉水侯认为的旧港宣慰司不是一个概念。
安南都护府递交的地图上,把大片土地都圈了进去,其中包括一些被灭的藩国。
在朝堂上,还引发了一场风波。
怎奈前面的皇帝和涉事官员,为了减轻丢城失地的责任,故意弄丢了历史资料丢失。
一些世家大族倒是有记录,甚至收藏了当时的地图,可那终归不是官方资料。
因为国人喜欢夹带私货的缘故,各家记录的资料,并不完全相同。
存在争议的史料,自然无法充当证据,否定李牧版旧港宣慰司地图有误。
开疆扩土终归是好事,没必要太过较真。
既然没有苦主闹事,自然被朝廷默认了下来。
尘埃落定了,现在又蹦出苦主来告状,明显是要捅破天。
烫手的山芋,谁接谁倒霉。
礼部把锅甩下来,鸿胪寺不想接,那就必须利用规则把锅扔出去。